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24)
期刊(665)
图书(268)
学位论文(192)
视频(129)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24)
期刊 (665)
图书 (268)
学位论文 (192)
视频 (129)
会议论文 (42)
按年份分组
2015(130)
2014(996)
2013(176)
2012(207)
2011(181)
2010(180)
2009(101)
2008(104)
2007(51)
2004(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3)
广州日报(35)
中国记者(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民主(1)
新闻爱好者(1)
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
福州:海风出版社(1)
新闻导刊(1)
河源城区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江岚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负迁移  河源方言  英语语音  音段音位 
描述:,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更为严重。河源市源城区作为一个具有特色方言语音的地区也不例外。源城方言,是客家方言的一个语言变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源城方言同英语相比,在发音系统构成
赣南客家女红艺术与女性生活
作者:杨玉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女红艺术  女性生活  变迁 
描述:客家人的历史际遇,都一定程度在客家女红艺术中得到表现。再次,从民俗艺术的角度看,客家女红艺术与客家女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客家女性生活是客家女红艺术发展的文化生态。女红艺术伴随着客家女性
客家与客家精神散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位于赣州市龟角尾公园内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和纪念坛。 (图片由客家图片网提供) ■作者简介: 罗勇,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专门史硕士点领衔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兼任(香港)国际客家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
作者:李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遵宪  文学地位  《人境庐诗草》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饮冰室诗话》 
描述:主吾种,续吾教”。受梁启超的影响,黄遵宪在古典诗坛中备受关注,时人撰著诗话,争收人境庐诗。从政治文化的中心上海、北京,到政治文化的边角香港;从主流报刊到非主流报刊;从维新派到一般诗人、学者;都对黄遵宪的诗作和政治事功予以佳评,黄遵宪誉满天下。虽然各家诗话都没有象《饮冰室诗话》那样视黄遵宪为第一流的诗人,但都赞赏他的域外诗和抚时感事诗,公认人境庐诗的开新价值和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可贵精神。在文学革命之前,黄遵宪不是单一的“诗界革命”偶像符号,他文学上承载的形象和意义是多元复杂的。这是黄遵宪文学地位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他是在古典诗歌的谱系下被推崇的。 <br>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首开文学史著作论述黄遵宪诗歌的先河,围绕着“我手写我口”来表彰黄遵宪倡导白话文的贡献。胡适回溯诗界革命找寻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根源,而黄遵宪是诗界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个,又有白话诗作,于是被提拔为白话文的先行者。由此黄遵宪新旧两属,既是晚清诗歌改良运动的代表诗人,也是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开始了黄遵宪在新文学的视野下被推尊的过程。胡适的影响下,1920—1940 年北京上海广东争相梓印人境庐诗、笺注人境庐诗、刊布人境庐遗作,于是读者翘首以盼的黄遵宪诗集和遗稿近乎井喷出现。既有黄遵宪乡人为了建构客家中原根源认同而选笺人境庐诗,亦有胡适信徒青年大学生校点人境庐诗,亦有守护文言诗传统的青年诗评家全注诗集,也有黄氏后人争先恐后地重印诗集,密集刊布遗稿。 <br> 随着诗集出版热潮和遗稿的密集刊布而来的,是人境庐诗的研究热潮,时人的文学史著、诗话络绎缤纷叙论黄诗。1920—1949 年的断代文学史、文学通史和文学专题史(总共26种)纷纷叙及黄遵宪。除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等少数几种文学史著外,大多数文学史著(其中大多是师范、高中教材)叙论黄遵宪的角度比较单 一,内容大同小异,郑振铎、陈子展等人编撰文学史采用了梁胡二大师对黄遵宪的评述,而后的文学史著又取资郑振铎、陈子展等人撰著的文学史,如此陈陈相因,摭拾梁启超、胡适的观点而成定论。黄遵宪被众多文学史著纳入为重点作家,标志着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定了。这些文学史著经由教学,向一代学子提供了黄遵宪是一个伟大诗人、爱国诗人、白话文先驱的共同论述。这种共同论述,具有传承性,影响着一代学子的行为和思考模式,这代学子传灯接力,一脉相承,为黄遵宪持续稳定地在1949年之后保留文学史的一席地位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的文学史观、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基本上奠基于20世纪之前的三、四十年,也即是皆奠基于“近代”以及“五四”学术群体。之后黄遵宪研究,不同程度不因袭、重复、引申胡适的观点,使黄遵宪坐稳了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地位。 <br> 与文学史著叙论黄遵宪的内容单调而重复相比,文学革命之后的七家诗话选评黄诗,虽片段只言,但是内容丰富多面,既有沿袭前朝梁启超、狄葆贤、潘飞声、陈衍等各家诗话的观点而推崇其域外诗和感事爱国诗,也有针对黄诗研究的热点问题的争议,也有从中西文学比较的角度赞赏黄诗,还有结合时代的反帝爱国的主潮来品读黄诗的诗史特色,不乏精彩而有价值的见解,由此“可知公度诗近年来已被人们热烈地研究之一斑了。”与文学史撰著者大多为五四学术社群的成员不同,诗话的撰著者虽然不是旧朝遗老遗少,他们政治观念上大都趋新,但是他们酷爱传统文学,反对尽弃文言,爱惜旧体诗,有心赓续诗学传统,有意识地运用诗话这种古老的文体来包容时代思想。从他们的诗话论评黄诗来看,与文学史著叙论黄诗摭拾他人陈言为定论相比,他们独到的见解多,内容多面丰富,精彩纷呈,显见了黄诗在民国古典诗学中仍然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br> 这就是黄遵宪文学地位形成和奠定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由新文学导师胡适接力推崇黄遵宪,推助了黄诗热。1920、1930 年代黄诗研究热潮,固然是梁启超和胡适的影响汇集而导致的,反映出黄遵宪得到新派旧派两方的赞颂,但是政治情势,“国难日深,国亡有日”的关头,《人境庐诗草》中大量的感事诗作有救亡之助,也有力地推助了黄诗的刊布和研究热潮。
客家文化节: 从“大家乐”到“交响乐”
作者:尹春芳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七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上的麒麟舞表演。 头戴客家凉帽的客家女。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尹春芳/文 齐洁爽/图)第七届“客家文化节”昨日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包括“艺术联展”、“专家点评会”、“艺术讲坛”、“山歌展演”等活动将一一展开。 本届客家文化节首次推出“大美客家”
海外華媒品客家風味賞華僑之鄉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參訪團一行在恐龍博物館合影 「2013海外華文傳媒探訪美麗廣東行」高層採風團於30日參訪素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恐龍故鄉」之稱的河源,次日抵達人文素揚的華僑之鄉、「世界客都」梅州,感受地道客家文化、品嚐客家風味。作為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大多數都是首次來到客家地區,對當地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產
历史印记:酒城犹见客家之光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梅州客家人温镛(温荣盛)及其后人传承至今超过四百年的泸州老窖池群及生产场面。 走出国窖广场的展厅,可以看见温家重修的"龙泉井"。 在国窖广场的墙上,反映温家百年风云的浮雕清晰可见。 至目前,泸州老窖池群是全国唯一被列入国家"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国宝"白酒生产企业。 至目前
客家媳妇山东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勤劳的客家妇女。蓝巧摄于大埔(图文无关) 【家事春秋】 吴松山 我的母亲孙翠香,山东人氏,今年七十有五,养育了二子一女。母亲有其平凡的一面,也有其不平凡的一面,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女人,为了照顾远在千里从未谋面的家婆,毅然告别婚后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在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日子,带着三
开家庭追思会祭奠先人教育后人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民赵先生因故不能回老家,于是选择在网上祭奠亲人。本报记者周 觅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清明祭奠的方式不断多样化,网上祭奠、代理扫墓等逐渐兴起。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惠州的不少新客家由于工作或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赶回老家扫墓,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思逝者。 网上购买虚拟墓地,模拟实地扫墓
摇曳多姿的客家人物形象画长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青山 早在酝酿选编梅州客家文学系列的时候,有文友便提出要处理好“客家”与“文学”的关系,不要使选本“有客家而无文学”,或者“有文学而无客家”。 文友所提,其实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文学性与地方性的关系问题。毫无疑问,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与地方性不是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拒斥的概念。恰恰相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