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客家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
作者:黄杰平
期号:第15期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汉语 客家方言 语音 词汇语法
-
描述:,同时也根据客家人交流的需要对古汉语的词汇有所发展。本文对客家方言对古汉语的联系作了简要的研究,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情况,这对身处客家方言区的古汉语学习者或教师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
客家好味道盐焗鸡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盐焗鸡皮软肉嫩,香浓美味,并有温补功能,是久负盛名的客家菜肴,从古至今都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相传从前梅州长乐有一个商人,游走于岭南各地,以贩卖日杂食品为生。有一年年关,长乐商人完成一次货物贩运,还采购了一批当地特产准备回家。当地朋友特地以一肥鸡相送。此鸡名曰“三黄嫩鸡”,是当地特产。长乐商人便
-
在神圣与世俗之间:以新都“木兰会”为中心
-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4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兰会 新都 神圣 世俗
-
描述:神圣与世俗是世界存在的两种基本模式,每一个人都可视作是宗教的人,穿梭在神圣与世俗之间,体验不同的经验。庙会是宗教活动、民间信仰活动与民间物资交流、娱乐活动相融合的一种民俗形式。本文通过对成都客乡木兰庙会的考察,旨在为深入研究客家文化洞开一扇透视之窗、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个个案的参照。
-
浅谈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
-
作者:郑远慧
期号:第11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传承 发展
-
描述:客家山歌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经千百1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在各方面还有诸多值得研究及发展的空间。为了使客家山歌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笔者对其予以研究总结。
-
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研究
-
作者:叶少玲
期号:第4期
来源:云南电大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起源 客家民系
-
描述:在客家学的研究中,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争论较多.我们认为客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原汉人南迁而不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古百越族的支系主要是畲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称之为客家的民系,而且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畲族不占少数.
-
再论客家形成于明代
-
作者:杨海中
期号:第4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形成条件 明代中期
-
描述:客家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客家民系的形成,需要时间与文化的积淀,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存地域与空间,同时必须形成共同的语言、心理、生活方式与信仰,而且成为民系的自觉。判断客家是否形成,首要的是看是否具备了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有无文献及实物为证。客家是族群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大约于明代中期完成。
-
“打拼与思乡”:“珠三角”客家舞蹈的文化解读
-
作者:谢琼
期号:第8期
来源:舞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舞蹈 文化解读 思乡 珠三角 历史文化 客家精神 性格特点 客家文化
-
描述:“打拼”是舞剧《大围屋——雷娘》所着力表现的客家精神,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人文性格特点;“思乡”是客家人在其独特的历史迁徙背景下产生的刻骨的乡土情结。心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异乡打拼是客家历史文化与现代创业精神在舞蹈艺术中的完美融合。
-
从永安安贞堡的壁画看客家民俗与民性
-
作者:黄道宾
期号:第3期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贞堡 壁画 客家 民俗 民性
-
描述: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
浙南客家民间体育项目资源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作者:钟荣生
期号:第19期
来源:运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浙南 客家民间体育 项目资源
-
描述:浙南客家民间体育是广泛流传在浙南客家民间约定俗成的体育活动,它包含了传统的节庆民俗、少儿嬉戏、娱乐以及竞技健身体育活动3类。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浙南客家民间体育项目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进而探讨项目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
文化细分理论与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意模式
-
作者:吴良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细分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创意模式
-
描述:定位与创意是文化产业生产环节的两大内容,对应市场细分理论所提出的文化细分理论在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创意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模式有综合文化元素的集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异文化之间的融合三种,对应着不同文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可实现文化产业生产的流水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