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12)
学位论文(809)
报纸(239)
会议论文(45)
视频(13)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112)
学位论文 (809)
报纸 (239)
会议论文 (45)
视频 (13)
图书 (10)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1376)
2013(120)
2012(114)
2011(123)
2010(120)
2009(98)
2008(77)
2007(61)
2006(39)
按来源分组
龙岩学院学报(12)
商场现代化(3)
科技信息(3)
美术大观(3)
山东纺织经济(2)
当代体育科技(2)
黄河之声(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现代园艺(1)
文学教育(中)(1)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川客家话的变化与语言环境:以西昌和成都两地客话为例
作者:肖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西昌客话  成都客话  语言演变  方言接触 
描述:层面的描述。其次,分别将西昌客家话、成都客家话与粤东北客话进行比较。结合西昌客家话和成都客家话所处的语言环境。分析四川境内客话语音演变的现象、原因,描述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的规律、方式。这对揭示西昌
四川官话亲属称谓语研究
作者:甘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川官话  亲属称谓  辈分 
描述:布情况及主要称谓方式,分析归纳亲属称谓在构词上、语音上、语用上的特点,从地域、传统、移民三个视角揭示了其文化内涵,以及探讨其发展趋势。“四川官话”古时称为“蜀语”或者“蜀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的古巴
上杭县茶地乡客家文化调查
作者:张夏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地乡  客家文化  文化调查 
描述:、衣食住行和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对茶地客家文化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则引发对茶地客家文化传播的思考,何为非物质文化,在当今社会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要怎么样保护我们的茶地客家文化。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考察研究: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例
作者:温艳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  发展  姑田镇  “游大龙”活动 
描述:物质文化遗产—姑田“游大龙”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可得,从传承方式来看,主要靠言传身教,传承谱系较为清晰;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艺考究;从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形成原因虽然复杂
赣南客家女红艺术与女性生活
作者:杨玉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女红艺术  女性生活  变迁 
描述: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女红艺术概况、赣南客家女红艺术解析、传统时代赣南客家女红艺术与客家女性生活、当代女红的变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中国女红艺术产生的背景、存在类型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赣台客家缘两岸一脉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老井 古浮桥 ■作者简介 钟东林,笔名金中,作家、评论家、策划人、客家文化学者。出版发表300余万字作品,近年转型影视与晚会策划、撰稿。是百集电视系列片《我是客家人》策划人和总撰稿,中央电视台大型原创文艺晚会《原乡情》《橙乡飞歌》及第6届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第28届
客家方言的入声韵尾与韩国汉字音的入声韵尾对比
作者:金永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韩国汉字音  入声韵尾 
描述:的入声韵尾[-p]和[-k]完整地保留在韩国汉字音里的定论是错误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客家方言的入声韵尾和韩国汉字音的入声韵尾对比,找到客家方言、韩国汉字音、中古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例外的情况。为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