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中天、福建海峡电视台联合摄制组来梅州 拍摄客家特色旅游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2月18日至23日,台湾中天电视台与福建海峡电视台《闽台旺旺游》联合摄制组到梅州拍摄客家特色旅游节目,拟在台湾、福建等地推介梅州市的旅游项目。
在梅期间,摄制组先后到五华县、梅江区、梅县等旅游景点,拍摄了汤湖热矿泥山庄、客家传统文化的提线木偶戏、客家围龙屋、梅江游船、雁鸣湖景区的药膳美食,录
-
献礼全国两会《土楼神韵》再登央视演绎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通讯员 赖初源) 3月2日22时45分和3月3日7时35分、16时40分,由永定县创作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再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重播,为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献上了一场精美的客家文化盛宴。
《土楼神韵》是一部以反映
-
“仙乐”飘飘献礼大运布吉客家乐团昨亮相大运文化园,还将连演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乐团在大运文化园开园仪式上表演“广东汉乐”。本报记者 钟致棠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尚丽、通讯员李昌战报道:昨日,在大运文化园开园仪式上,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做了首场演出。自去年受邀为广州亚运会表演后,该乐团今年再登大运舞台,为大运添一份“不一样的精彩”。
据了解,深圳布吉客
-
THE TIME OF SUJIA WEI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这里有江风、竹韵、老屋、渔船、水车,江水清澈平缓,苏家围有5棵千年古榕,其中一棵是红榕和白榕两树一体,称“鸳鸯榕”,从树龄看村史,先有古榕,后有苏家围。苏家围的民居简朴古旧,翠竹摇曳多姿,古榕树根深叶茂,稻田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古朴而宁静,不像有的“古村落”,老屋旁唐突突的两层洋楼拔地而起,游客在苏家围里几乎感觉不到人为开发的痕迹。苏家围是一幅最美的画。 走进苏家围,就好像在读一本书,这本书用一种亲切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着苏家围的过去与现在。 500年来,苏家围揉和了客家的人文,渴望着它的延续。在东江的岸边,仍旧残留着东江学堂被河水冲刷后留下几块沉重的石阶。堂内青竹摇曳着残墙,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苏家围的旧墙断壁上完整地保留着从土改、大跃进、学大寨、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30多幅历史标语,《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的喜怒哀乐,乡间百姓的悲欢离合,记录了新中国农村60年的沧桑,让人感觉这苏家围离历史这么的近和亲。苏家围的《乡村性别文化展》,客观地反映了客家人对性别的态度和认识,并通过这一侧面透视、展示整个客家大文化。这里,有一夫多妻的象征物——一公三母鲤鱼;也有一妻多夫的象征物——万字窗。据专家考证,万字窗这种符号最早是一个阴户联四条阴茎,是一妻多夫的象征。把送新娘出嫁隐喻抬碓穴,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客家乡村,凡是圆形、三角形、条状的物品、地貌都是性别的象征物。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一千年来,她们用一双大脚从中原到南疆,踩出一条条山道给后世的客家子孙行走。在赣南、闽西、粤北的大山里、田埂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客家女性用她们的质朴、勤劳和贤德,孕育并支撑起了客家文化中最为动人的部分。自唐宋以来,经历着朝代的更迭、战乱与离散,到今天客家人走向安定和繁荣,客家女子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像山涧的清泉在崎岖如命运的山水天地间续写着千年的传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研究学者把目光投向客家女子。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客家文化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客家女子支撑起来的。客家山歌蛙鸣虫声,客家妹子清淳、素朴、勤劳的品性,穿着大襟衫、宽脚裤,扎着头巾,或是戴着笠帽,衬着山水田园。对着悠悠东江水,清唱悠扬的山歌: 阿哥——过来!爱涯唱山歌你就过来,你晓游水就游过来。涯一见哥就心会开,你真系爱涯游过来。过来,你真系爱涯就游过来!呜——喂—— 客家人为何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有道是:“客家男人总是跟着太阳走,客家女人只好守着月亮过”。那么,客家人是靠什么维系一个家庭、一个民系?为什么客家话成了客家人的身份证?苏家围这本厚重的书,也许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答案。一部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也是客家人迁徙史的辅证。这里的18座府第式的明清民居,隐含了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和对儒家思想的表达。100张嘉庆、道光年间的地契,道出了当年苏家围的富庶,也珍藏着客家人的信义和勤俭。63个官位、学位匾,书写着苏家围曾有的显赫,是客家人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寄托。更重要的是,它遗传着苏氏家族的千古风流,虽然岁月褪去了它曾有的繁华与光环,但只要走进这里,你仿佛就能感觉到苏氏家族先祖们文章道德的遗风犹在,让人顿起敬仰之心。 苏家围曾有一间大学堂——东山学堂,很有影响力。四邻八乡的学子都来这里读书。正是因为苏家后人一直重视教育,这里人才辈出,进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其中道光年间,河源一次秀才考试中,全县只考取24名,而苏家围这一小村就占了12名,所以有“苏半县”之称。历史上苏家围出过48名朝廷命官,四五品以上的不乏其人。当年的知青说苏家围是一个梦。面对依然的纯朴,依然的善良,解不开的是那个乡村的结。知青的儿女感言:当年,父母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而今,我们下乡是为了寻找城乡差异。在这里,你可以做一个自然人:下地割菜挖薯、进坊榨油酿酒,小河边垂钓捉鱼,当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擂茶、小食,更不能错过以山地里野菜为主的农家饭菜,那是格外地清香诱人。客家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等为原料,手工研磨而成,源自三国时张飞将士祛风的“三友汤”,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经世传家的“护生宝”。 古代的文人中,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他曾在惠州做过两年多的知府,有着“典衣剩买河源米”的诗句。这里安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应该也是他的理想之一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河源有个苏家围!它的历史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和沉思。苏家围,不管你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你都注定要被人们从心底、从梦中不断呼唤而令人叹息的客家乡村。
-
看精彩世博 联客家情谊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4日晚的欢迎晚宴和25日晚的欢送晚宴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知名客家侨领乡贤,与上海客家联谊会的客家乡亲欢聚一堂。大家一边品尝“长乐烧”美酒,一边畅叙乡谊,共同感受上海世博会的精彩,感叹祖国的巨大变化。 精英齐荟萃 这是一次群英荟萃的盛会。有曾宪梓、何冬青、吴德芳、余国春、何侨生、郑金炎、李世镰、李有权、梁亮胜、林光如、余鹏春、赖锦廷、邹锡昌、曾智明、钟孔生、熊琳祥、刘智评、潘铎元、姚国华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一百多位知名客家侨领乡贤应邀参加了活动。 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侨办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该活动作为市侨办外事活动的重点项目。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此活动也非常重视,专门派出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震云、市外事侨务局局长宋才华等组成的代表团前往祝贺。 5月24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会见了参加此次活动的世界著名客家侨领乡贤。杨晓渡对客家侨领乡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他们长期以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表示感谢。 当天晚上,在虹桥喜来登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上海市政府侨办主任崔明华致欢迎辞。他高度赞扬了客家人刻苦勤俭,开拓进取,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的优秀品格,同时希望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能够对上海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 酒醇情浓山歌美 作为晚宴的另一个“主角”,那就是产自“世界客都”梅州市的长乐烧酒。 “长乐烧”最具代表的1071典藏酒,以它雅致大方而又精美的包装,一下子让所有嘉宾眼前亮;其蜜香幽雅、醇厚绵柔的品质,更是获得了在场客家侨领乡贤的高度赞赏。 “长乐烧”多年来携“中国米香第一窖”之美誉闻名于客属地区,被称为中国米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深得海内外客家人的喜爱。晚宴上,客家乡亲们激动地说: “在上海虽然喝不到家乡的水,但可以喝到家乡的酒!” 喝着家乡的美酒,自然也少不了美妙的客家山歌。 在25日晚上举行的欢送晚宴上,由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邀请的著名歌手彭强先生即兴表演了客家山歌《长乐烧酒敬乡亲》:……天涯游子,梦萦故乡,打开一瓶酒,深情在杯中荡漾。长乐烧酒敬乡亲,醉满心房啊幸福吉祥…… 抒情的歌声,优美的旋律,让在场客家侨领乡贤极为感动。在浓浓的乡情气氛中,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和原国务院任命港事顾问、香港何冬青基金会董事会主席何冬青,以及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长何侨生等嘉宾,与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钧亲切交谈,大家频频举杯畅饮,并合影留念。 客家人与大家携手共进 晚宴上,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丘峰还特地为嘉宾介绍了上海客家人的历史、上海客家人中的优秀精英以及上海客家联谊会的基本情况。 他介绍说,百余年来客家人相继赴上海扎下根,并展示自己的才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新文学著名作家张资平、中国著名绘画大师林凤眠、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和中国现代雕塑创始人李金发、 “中国诗歌会”创始人任钧、淞沪会战中的抗日英雄谢晋元、淞沪抗战中英勇牺牲的中国第一位将军黄梅兴和姚子青、著名桥梁专家以及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上海“东方明珠”总设计师江欢成院士、著名医学专家廖万清院士等等,他们都曾经在上海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客家联谊会”的前身,是由李国豪院士等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嘉属各校校友会”。目前上海客家联谊会有会员430多人,是上海唯一合法的客家人组织。 上海客家联谊会丘会长希望,这次“世界著名客家侨领乡贤看世博暨上海客家联谊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让客家文化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相信通过上海世博会平台,一定能促进客家人和上海的交流互动。 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钧也欣喜地说:“没想到‘长乐烧’在上海也这么受人喜欢。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开拓省外高端商务用酒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据曾钧介绍,长乐烧酒业自2008年被授予“广东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以来,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公司新推出的“53°长乐烧1071典藏酒”和“72°长乐烧高度尊贵”成为广东省商务白酒市场的耀眼明星,该公司在建立总投资1.5亿多元的“5000吨亚热带果酒产业化示范工程”,最近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预计可在今年下半年投产。届时,由长乐烧生产的绿色健康的果酒,将给都市人带来高品位的全新感受。 作为梅州的酒业龙头, “长乐烧”已经开始走出广东,相信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客家人的骄傲!
-
《客家意象》:打造客家文化艺术经典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3月21日下午3点,由《羊城晚报》文艺部和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艺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文联大楼举行。来自广东文学艺术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客家意象》主创团队成员共同探讨了《客家意象》的艺术价值、发展走向等问题。创作历程,梅花香自苦寒来3月19日和20日,《客家意象》在广
-
客家文化插上创意翅膀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郑丽虹/文 齐洁爽/图 昨天下午,深圳市文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大学、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相关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区文联、深圳大学艺术系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客家文化节”今天拉开帷幕。据介绍,作为“创意12月”的一项重要活
-
客家文化的写意之旅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选用十八个客家文化符号,前后修改十六稿,从两千多首山歌中精选出二十多首,十大卡车装载舞美、道具,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借助现代先进的舞台表现手段诠释了客家先民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及精神世界。2009年5月首演至今,《客家意象》已经在“世界客都”梅州市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剧院上演四十余场。今年3月19
-
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研究
-
作者:陈雅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革命歌曲 艺术特征 歌曲演唱 历史评判
-
描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军民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战争岁月的斑斑痕迹。江西革命歌曲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的民歌,也有部分歌曲是由于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外来的民歌小调,于是迅速在工农群众中传唱开来。这些歌曲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尤其是兴国县的民歌,与革命息息相关,井冈山农村红色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促成了这一时期的革命歌曲的发展,这些革命歌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在中国革命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它的特殊性是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一时期的歌曲,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共领导解放军,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其宗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本文以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索、乐谱分析,力图揭示江西革命歌曲的演唱技巧。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阐释与研究叙事。对红军时期作以界定,站在革命历史的高度,试图解析革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对革命歌曲与江西革命歌曲进行概念解读。第二部分,歌曲题材与艺术特征。从音乐本体出发,通过对收集、整理到的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江西革命歌曲的创编方法、题材类型、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歌曲演唱与案例分析,总结歌曲演唱必须掌握的呼吸与换气、咬字与吐字、共鸣与位置、发声方法等;通过几首江西革命歌曲的个案分析,阐释演唱江西革命歌曲的主要技巧。第四部分,歌曲价值与历史评判。对江西革命歌曲的歌曲价值,即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等作以深入的解析。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归类等方法对江西革命歌曲进行立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