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小年纪爱唱客家山歌守望民间关注传承3名惠阳客家女孩成为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潘玮(左)、黄芊芊(中)、邓佩怡(右)现场演唱客家山歌。 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语 惠州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开放特点,在社会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既包容粤、潮、客三大地方文化,又有自已独特风格的民俗文化。农民画、舞火狗、渔歌、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形式隽永,风格独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失传
大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美丽山城,生态家园。  释 题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古称万川。全县有54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5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境内风光如画、风情如诗,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还是广东首个“中央苏区县”、“全国文明县城”、“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宁江炳 慈航于光绪乙末年(公元1895―1954年)八月初七出身于耕读世家,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人。据建宁《艾氏族谱》载:南宋末年,元兵侵犯凉州,艾姓兄弟自甘肃天水逃难至建宁西图际定居。建宁艾氏奉艾淑南为始祖,后西图际改称艾阳村。父亲艾炳元是清末国子监生,母亲谢氏系出当地名门。艾炳元给婴
罗秋俊:身在海外,情系客家
作者:刘遐昶林煌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秋俊在参访梅州期间与团市委书记何铭峰(右)互赠纪念品 【新生代】 人物档案:罗秋俊,祖籍梅县程江,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小商人家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青年团副总秘书兼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曾经是最年轻的市议员和华人政党成员。作为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客家人,他秉
试论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相融的历史渊源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江天德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响乐中的动人乐章,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当地土著居民和谐相处,和合共生。闽南文化迁入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开启了客家人与闽南人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之先河,体现了客家人、闽南人的包容性和民族团结和睦的相融性。 本文试以清流县塘背村为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