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郭一丹 梁音  期号:第2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文化  湖广填四川  客家文化  文化研究  客家民系  客家移民  移民活动  学术研讨会  当代社会  麻城 
描述:果提交大会。参会代表中有重量级的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学者,也有刚踏入该研究领域的年轻学人,还有来自川、渝、鄂三省市的文史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会议研讨围绕三大主题板块:“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
中原移民
作者:任崇岳  来源: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原移民
客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丰顺县(阝留)隍镇九河村的实证分析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4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文化认同  潮汕化 
描述:丰顺县(阝留)隍镇九河村是处于潮汕、客家两个族群边缘的一个宗族村落,透过对九河村宗族文化对潮汕文化的逐渐认同过程的详细考察,可以窥见关于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的有趣联系,可以得出结论:即产生文化认同的原因与行政归属、婚姻网络、人口迁移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等诸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位新加坡华族移民客家阿婆的生命故事
作者:蔡津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加坡移民  客家阿婆  生命故事 
描述: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深度訪談法,研究訪談共分十次進行,探索一位客家阿婆移民新加坡的生命歷程。其中對其在德光島奮鬥35年的人生經歷,做深度的訪談。從訪談當中看到早期新加坡移民披荊斬蕀的艱辛過程,也看到阿婆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更看到支持阿婆生命力量的來源為婆婆的肯定與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客家武装移民”辨
作者:王明前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客家  拜上帝信仰  “武装移民” 
描述: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太平天国为目的的农民战争。它虽然以客家人为主体,但这次起义绝不仅仅以移民为目的。“客家武装移民”论片面强调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客家社会的渊源,忽略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政治革命的宏伟志向,也忽略了拜上帝信仰在起义阶段的作用。
海外客籍作家移民意识流变
作者:李惠娟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意识  客家  文学  流变 
描述:对于客家迁徙的历史进程,移民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海外的客家籍作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移民意识的传承与衍变,以及海外客籍作家作品与中国客家文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程的内在联系,探讨他们特有迁徙文化行为所展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深圳客家民居的移民文化特征
作者:杨宏海  期号:第4期 来源:特区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移民文化特征  客家文化  深圳  客家先民  龙岗区  海洋文化  客家围  客家研究  围龙屋 
描述:此进行初步探讨。据史料记载,深圳的客家人大部分是中原南迁移民的后裔,其最早的居住历史可追溯到宋末元初,然而深圳客家的大部分移民主要是由于清初“迁海复界”而从赣、闽、粤等地成批迁入的,这次迁徙被称为
“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苏东来  期号:第3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广填四川  移民文化  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  学术研讨会  麻城市  孝感  江西  移民运动  文化整合 
描述:2011年7月23—25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和湖北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麻城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近八十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论文近50篇。
清初四川移民社会情势摭零
作者:李全中  期号:第5期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初四川  人口锐减  渐复省会  土著贡献 
描述: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当归因于清军、南明军、吴三桂叛军、农民军等参战各方进行的战争,以及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清军置藩司于保宁而缓复成都,是由于清军在战场上未取得主动权,并且兵力和给养不足所致。在土著人口锐减、大量移民涌入四川之时,战乱“孑遗”的土著为重建四川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浅论客家移民与客家精神的形成
作者:胥思省  期号:第15期 来源:青年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迁徙  客家精神  影响 
描述:客家人在千年的移民过程中,形成了被世人广为赞颂的客家精神。客家移民对客家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面对万里的征途,客家精神又支撑着他们坚持走下去。客家精神在迁徙中形成,又在迁徙中不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