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眼里的客家土楼
-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自去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永定客家土楼游客与日俱增。游客的眼里永定客家土楼是什么模样,他们欣赏土楼和品味土楼有哪些感受?带着这个问题,3月上旬,我们采访部分土楼游客。
“土楼乡村很美”
“如果 说我参观土楼有什么感受,我认为土楼山村实在是很美,”正在洪坑村参观土楼的福州游客
-
两百年客家围堡现状堪忧
-
作者:曾海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曾经气势非凡的丰田世居,墙体处处坍塌,墙内杂草疯长。南都见习记者曾海城摄
聚焦
南都讯见习记者曾海城坪山是客家人集居的地方,处处可见客家围屋,在坪山办事处六联社区有一座两百多年的客家
-
《绣》:秀出客家绣女风采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炎炎夏日,南粤一群旧时客家女聚在一起飞针走线,希望用优美灵巧的双手绣出绚丽多彩的人生。这是舞蹈《绣》的场景。在这个时间长达6分30秒的群舞中,9名来自清溪的年轻女演员用现代舞蹈表现客家女子的勤劳与秀美。在“群星奖”决赛上,它将作为东莞唯一的舞蹈参与角逐。
“清溪妹子人人夸,心灵手巧会绣花,绣出
-
文化客家:厚德载物,风骨嶙峋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从中原散落至世界各地的客家族群,无论经历怎样的苦困,始终能排除万难和自然和谐共存,古有“逢山必有客”一说。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致保持着源头中原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处世价值观念,甚至连他们所讲方言也保留着中原古音。客
-
客家古戏台与古戏联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爱看戏。过去,戏剧演出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甚至于私人请戏班演戏,成了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固定的戏台,这些古戏台,都贴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戏联。如上杭中都
-
新加坡茶阳会馆介绍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日前拨出100万新加坡元,在重建后的会馆大厦内设立文物馆,向人们介绍客家人的文化生活。$$耗资280万新加坡元的茶阳(大埔)会馆重建工程日前完工。大厦的7楼和8楼是文物馆,这里的展出重点内容之一是李光耀资政专栏。$$李光耀祖籍广东大埔,他也是茶阳(大埔)会馆的永久荣誉顾
-
客家桐花祭 浪漫进行时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桐花婚礼中身着古装的新人。
王连伟摄
每年的3月至5月,岛内从中部到北部,漫山遍野的油桐树上盛开着朵朵白色小花,是登山赏花的好时节。
客家人每到油桐花开的季节,都有祭祀油桐树的习惯。2002 年,台湾“客委会”因应客家人的习俗,将桐花与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强化为每年台湾重要的文化创意盛事,创办
-
宁化客家的摆宴坐席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文煊
宁化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除把中原的文明礼俗带入新地方之外,在与当地人相互间不断交往、磨合中,还形成了宁化客家特有的礼仪风情。
他们从小孩一出生开始,其宴席就不断:
出生三天,有做三朝饭的汤饼之庆,周岁有周星之庆。接着是十岁之庆、二十岁之庆;三十岁有而立之庆、四十
-
石门:搭在石头上的客家古村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过宁化县中沙乡楼家村,驱车约8公里,就进了白云深处的客家古村――石门。汽车一驶入,瞬间,狗吠声四起,打破了古村的宁静。
这是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落,大部分房屋为椿凿屋(木结构房屋),盖满青瓦,一进高过一进,高低
-
客家文化论坛精彩观点纷呈
-
作者:毕国学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是一片客家的土地。近几年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进程中,全国各地的党委政府都在挖掘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