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围屋凉帽登上文艺舞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凉帽走上舞台。
周春庭(左一)指导演员排练。
惠阳客家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 《围屋恋歌》。(翻拍)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魏云鹤摄
演员们排练小品《山村小诊所》。
围屋、古井;娘酒、凉帽;梅菜、荔枝……这些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经过艺术手法的挖掘和包装,全都搬上了文艺舞台,升华为
-
浓浓客家意 深深红土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州银行员工向市民宣传金融知识。
○谢贵芳 文/图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着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赣州银行积极融入,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稳健发展、创新发展,打造了赣州本土良好的金融品牌。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赣州
-
客家艺术花艳赣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茶童戏主》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赣县田村人刘盛涵在制作客家花灯。
流传至今的古代民间说唱艺术“宁都道情”。
赣南客家歌舞《禾杠舞》。
表现赣南百姓生产生活的客家高跷。
客家摇篮——赣南,以其保留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精湛的
-
白蕉镇的客家咸茶摈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只保留了素食部分,
-
作者:刘京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平日里乡邻小聚,也都是煮上一锅咸茶,大家一起分享。
客家咸茶用茶叶、花生、黄豆、芝麻和蔬菜制成。
(六)斗门客家咸茶
发掘地:
斗门区白蕉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咸茶(2010年6月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文化,在广东最风行是广
-
客家山歌 群艺奇葩
-
作者:陈济谋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永定客家山歌,闻名遐迩,是客家文化精神孕育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岁月,如今愈发光彩。
去年初冬,我再访永定。当地朋友告诉我:山歌大王李天生演唱的永定客家山歌收入“飞天U盘”,搭乘“神七”遨游太空,真成“天籁之音”了,建议我到“山歌之乡”湖坑镇去 感受山歌的精彩,去聆听那位山歌老人的心灵倾诉……这与
-
客家菜与时俱进再出发
-
作者:梁旭华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开锅双丸
客家咸香鸡
河源油豆腐
土猪肉酿油豆腐
腊肉炒广宁笋
清水煮苦麦菜
虾仁焖水蛋
艾糍
鲩鱼酿豆腐
鲜五叶神炖土猪汤
姜葱炒牛肉,用的是车田水牛,不经腌制,熟度恰好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旭华图/Terry
曾几何时,客家菜在广州遍地开花,没想到风
-
溪美古民居融潮汕客家风格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官帽样式山墙。
古宅门前青石板已踏过上百年。
溪美村人建房就地取材,夯土墙上出现小海螺。
“这墙壁上的灰塑图案是石榴,石榴多籽,在墙壁上用灰雕做这种石榴、祥云的图案,是希望子孙多子多福。”站在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一座老宅前,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的梁锦锋介绍着灰
-
从妈祖文化到朱子文化,从闽南文化到客家文化,山水人文,交相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3月中旬,在省旅游局分别就2011年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举行的两场专题会议上传出劲爆信息,我省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成立“大武夷旅游联盟”,初步建成以武夷山、泰宁为核心,涵盖南平、三明两个设区市范围内各景区点,延伸对接周边闽浙赣皖四省相关景区点的大型旅游区——大武夷旅游区。
加快推进大武夷旅游区建
-
古城迟暮 三户留守惠东多祝镇田坑古城融广府、潮汕、客家建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巷深深。
古城大门上没有牌匾或对联,偌大的城堡显得随意自然。
陈氏宗祠里,七对功名牌匾展示着陈氏先祖的荣耀。
这样的望楼曾有七座,寓意“七星伴月”,如今仅存两座。
红砂岩、古城墙,占地12000多平方米惠东县多祝镇长坑村的田坑古城有着明显的明代建筑印记,它的建筑风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