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白蕉镇的客家咸茶摈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只保留了素食部分,

白蕉镇的客家咸茶摈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只保留了素食部分,

作者:刘京名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44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ZB12珠海读本海派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挂接】

【全文】

平日里乡邻小聚,也都是煮上一锅咸茶,大家一起分享。

客家咸茶用茶叶、花生、黄豆、芝麻和蔬菜制成。

(六)斗门客家咸茶

发掘地:

斗门区白蕉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咸茶(2010年6月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文化,在广东最风行是广州的“饮茶”和潮汕的“功夫茶”。而珠海斗门的“咸茶”则是独具风格,斗门地区的客家人煮食咸茶(又称擂茶)的风俗于清乾隆年间(1744年)开始盛行,并渐渐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斗门的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钟爱咸茶的味道。许多村民都是从小喝咸茶长大,不少外出打工的白蕉村人,想家的时候都会煮客家咸茶以解乡愁。

前世今生

斗门客家咸茶

早在汉代,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已有用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制成的“三生汤”,用于医疗和保健饮食的习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和改进,并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清代道光年间曾有举人黄汉宗吟道:“海风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可见当时吃咸茶之盛况和民俗生态。如今客家咸茶文化不仅在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普遍存在,而且还被出国华侨以及港澳同胞传至海外,每年都有港澳台胞及侨胞妇女,特地回乡购买牙钵、茶槌等工具带往海外。在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追本溯源

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公园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了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客家人以食咸茶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示对至亲好友和左邻右舍的谢意,促进交流。擂茶习惯已传播甚广,他们除了家庭自吃外,许多老乡还利用假日休闲,往往三五同乡相约到最善擂茶的同乡家大擂其茶,边吃边拉家常、叙乡曲,别有情趣。

红白喜事都是用咸茶待客

客家人多从中原迁徙来南方,虽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并无太大差别。珠海斗门的客家人中虾山杨姓、南澳叶姓分别从香山申明亭和龙川县迁来,汉坑小托的吴姓、白石欧姓、白蕉赖姓等均于乾隆年间从陆丰县迁来(出自《斗门文史》第五期)。珠海斗门的客家方言也无大差异,而且风俗习惯基本相同或相近,喜欢煮咸茶就是其中一例。

在白蕉镇赖家村的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幼都喜爱喝咸茶。“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在田间劳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都希望能喝上一碗香喷喷的咸茶。”斗门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赖东彩说,赖家村家家都会煮咸茶,每逢客人到来,都会用咸茶招待,再配以自制的艾饼或煎堆。此外,客家咸茶还被普遍用于各种场合,村中但凡红白喜事都是用咸茶待客。按照习俗,如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东升,家家户户在门前摆上香茶、月饼、果品之类叫“接月华”,拜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前饮茶、吃月饼等赏月,合家同乐。

用茶叶、花生、黄豆、芝麻和蔬菜制成

客家咸茶主要是用茶叶、花生、黄豆、芝麻和蔬菜制成,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食材。咸茶的制作过程简单却又有讲究。通常来讲,客家咸茶都由家庭里的女性制作,因此每当在节庆或者特别的日子里,村中的妇女们都是最为忙碌的。所幸的是,客家咸茶取材常见,制作简单,这也是客家咸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制作客家咸茶之前,首先要备齐材料,将洗净的花生、芝麻和黄豆事先炒至黄香,切忌炒焦,还要把洗净的大米炒成爆米花,技巧是可以放入一点香油,以增加爆米花的口感和光泽。炒制这些食材的时候,最难的是掌握火候,炒太久就会变硬,炒太少则有生涩之气。此外,还要将生菜或油麦菜或西洋菜等蔬菜洗净,加入油和盐炒至七成熟,炒时一定要用大火,菜不能粘锅太久,最好是七分熟,要保持蔬菜的营养和光泽。最后还要准备干净的芹菜、葱叶,并将其切成粒或节。

待这些材料准备妥当之后,就可以烧一锅水,这锅水最好用猛火烧开,待水中气泡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关火,这水开的程度全凭经验掌握。关火之后将开水倒入事先加热好的牙钵内。此时再将新鲜的茶叶或干净的茶青加入牙钵,放入的量大约为开水的三分之一。这一步讲求的是快,一定要趁水温没有降低的时候快速放入。

至此,客家咸茶的制作基本完成,接下来的就是给客人分茶了。当然,分茶也有一定的讲究,先要将花生、黄豆这些事先炒好的食材放入碗中,然后再将炒好的蔬菜与芹菜、葱和芝麻混合倒入牙钵内,调和均匀后,就可以用汤勺挨个舀至宾客的碗内,接下来就可以品尝美味的客家咸茶了。

当然,也有简单的咸茶制作方法,就是在热茶中加入适量的盐,拌之以生菜或韭菜及芝麻、花生等则可。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分茶遵长幼、品茶要回答“好食”

当煮茶师为宾客分茶的时候,都会遵循长幼顺序,并用双手托住茶碗,先长辈、后平辈,边分茶边口称:“我家咸茶唔好食”,宾客尝过咸茶之后,应该有礼貌地称赞说:“好食、好食!”如果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以礼回赠。

在赖家村,每逢节庆的时候还会炝制爆米糖、叶仔糍、煎堆等食品,用以搭配咸茶来招待客人,也会作为下午茶品尝。因此,客家咸茶也被人们称为热情好客的迎客茶、增进友谊的团结茶、和睦邻里的怡情茶。

承前启后

受访者:赖东彩斗门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番鬼六豆煮的咸茶口味最传统

赖东彩从小喝客家咸茶长大,12岁的时候就开始随母亲学习制作咸茶,并不断在实践中与本村妇女交流煮茶经验,并时常组织她们一起煮咸茶,分享艾饼和小食。

在原始的客家咸茶制作工艺中,并非使用的是黄豆和花生,而是使用一种叫做番鬼六豆的豆子,这是客家咸茶最为传统的口味。但遗憾的是如今这种番鬼六豆已经很难见到,因此村民多采用黄豆和花生作为代替。此外,传统的客家咸茶采用的茶叶大多是自家种植或者山上野生的,而如今由于上山采摘茶叶太过繁琐,因此村民大多直接使用购买来的茶叶。此外,以往的咸茶使用的蔬菜种类非常少,主要以生菜、豆角为主,而如今油麦菜、西洋菜等各种蔬菜都被普遍运用在咸茶制作中,并被人们所接受;除此之外,赖东彩在制作咸茶的过程中,还逐渐探索出炒制蔬菜的做法,也就是先将蔬菜用油和盐炒至七成熟,然后再泡入咸茶中。这样制作出来的咸茶不仅味道更为浓郁,而且风味也更加独特。在配料方面,传统咸茶制作过程中,是要先将花生和芝麻用刀柄捣碎,而如今为增加花生和芝麻的香味,这些食材已经不再捣碎,而直接放入茶中。以此增加咸茶的风味。如今还流行在咸茶中加入一些葱或者蒜,这样的制作出的咸茶就更加美味。

不喝满三碗视为失礼

客家人煮咸茶不仅仅是在节日里自己品尝,一旦有宾客光临,也都是以咸茶和茶点接待,就连平日里乡邻小聚,也都是煮上一锅咸茶,大家一起分享。特别是有客人登门的时候,主人家一定会提前准备好咸茶,双手奉送给宾客,边分茶边谦虚地说:“我家咸茶唔好食”,而宾客尝过咸茶之后,应礼貌地称赞说:“好食、好食!”当客人喝完咸茶之后,主人家一定会热情地前来添茶,以往做客赖家村的人,非要喝下三碗咸茶才算是对主人家的尊重,否则就是一种失礼。而如今这种规矩也更加人性化,主人家只要为客人添三次茶,就表达热情接待的意思,而宾客也要三次称赞咸茶“好食、好食!”

点睛慧眼

咸茶是客家文化而非斗门氹家文化

受访者:珠海市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

客家咸茶从根源上来讲,是属于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而非斗门本土的氹家水乡文化。而从客家咸茶分布的情况来看,斗门白蕉镇周边有几万客家人都有这样的传统,因此分布也非常广。近期斗门正筹建一处客家美食城,我们希望将客家咸茶也纳入美食城,希望以此将这种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扬和广大。

目前客家咸茶已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期将不会继续申报省级,至少从目前来看,进一步申报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省内客家文化分布较多,特别是在梅州地区有更为集中的分布。将客家咸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保留这种流入珠海的客家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花生、芝麻寓意早生贵子,生菜寓意生财

受访者:白蕉镇文化站站长廖碧锋

客家咸茶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传统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岁时节庆、人生礼仪,还是来了亲戚或朋友都要煮客家咸茶敬来待客,而且每一种配料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如花生、芝麻寓意早生贵子,生菜寓意生财等等,这些都寄托了客家人美好的愿望,更促进了邻里间的友好往来。

客家咸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它已经广泛传播到港澳和海外各地。凡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咸茶的存在,成为一种极具地域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生活习俗正在慢慢式微或消亡。民俗文化是民族的根,基于上述原因,更应加强对客家咸茶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青少年民俗文化的教育。因此,非遗中心每年投入保护经费,对其加强传承和保护。

假语村言

咸茶源自伴娘们的恶作剧?

客家人为何喜欢煮咸茶?历史中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相传有一个故事:话说嘉庆年间,有一客家秀才跟外地姑娘结婚,回门那天,伴娘们故意在茶壶里撒下一把盐,然后斟茶给秀才喝,借以捉弄新姑丈。并出上联“夫妇同心,甜如蜜饯”以试其才。那秀才喝着又苦又涩之咸茶,触景生情,立即对出下联:“岩茶入口,苦若黄莲”。四座无不赞其才思敏捷,聪慧过人,遂传为佳话。秀才回家后,问其妻子为何要以苦涩之茶为难他,其妻诡称煮咸茶是她家乡恭迎宾客的一种厚礼,非等闲之辈才有资格品尝。那秀才信以为真,常仿制并改造咸茶以待客人。后来,消息不胫而走,各地客家人因仿效而逐渐形成煮咸茶习俗,并沿袭至今。

别人有祝酒歌,客家有咸茶歌

长期以来,客家人每当家中有了来客,大多以煮咸茶作为一种迎接宾客的礼仪,是一种热情有礼的标志;有时妇女们三五成群在聊天,也喜欢煮咸茶以助气氛,每逢节日,喝咸茶更为普遍。所以,过去以咸茶为创作题材的诗歌也很多,其中有些咸茶歌至今仍流传下来。如:

二月采茶茶发芽,姑嫂挽篮过山崖,

为煮咸茶迎雅客,加快脚步转回家。

又似浓茶又似汤,咸茶美味更清香,

口渴之时逢甘露,肚饥之时不用慌。

达人亲历

受访者:赖东彩斗门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咸茶是客家人的“红牛”

去年5月的时候,第三届珠海国际龙舟邀请赛在斗门区开赛,为弘扬当地文化,赖东彩在龙舟赛的现场制作咸茶,并免费分发给现场的观众,而现场观看龙舟赛的村民也都争相品尝咸茶。赖东彩告诉记者说,龙舟赛当天有一千多人品尝了自己制作的咸茶,还有不少外国人也来喝客家咸茶,品尝之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好喝”。

不仅仅是在龙舟赛的现场,赖东彩说,在农忙时节,忙碌一天之后回家最盼望的,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咸茶,那时候对咸茶的期待甚至超越一桌饭菜,咸茶就好比是村民的红牛饮料,不但可以提神,而且咸咸的味道和新鲜的蔬菜,还可以迅速地恢复体力,喝过咸茶之后就会精神百倍。

村里集体活动提供免费咸茶

赖东彩是村里有名的煮茶高手,因此每逢村里有集体活动的时候,都会请赖东彩来制作供大家饮用的咸茶,在现场免费提供。比如村里在三八妇女节时组织妇女参加拔河比赛,比赛结束之后,能喝上一碗咸茶,会让大家精神振奋,“喝咸茶比吃饭还高兴。”赖东彩告诉记者说。

在得知客家咸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赖东彩的内心非常感动,同时也为这种传统文化能为人所认同和接受,而感到非常高兴。

旧史新观

应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前往赖家村采访时,记者还没有赶到村口,就听说村民早早已准备好了咸茶、艾饼和煎堆,淳朴村民的热情毫不掩饰地通过咸茶这种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当记者来到赖家村的时候,村民得知有记者采访,早早聚集在一起,面前一大锅咸茶等着与记者分享。感动之余,也不忘交口称赞煮茶师的好手艺。看着村民们手捧咸茶,那种愉悦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对于咸茶的喜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在与赖东彩的采访中得知,如今不少新生代的客家人都已经出去打工了,他们同样是接受咸茶文化耳濡目染的一代人,但其中许多年轻人都不会自己制作咸茶了,包括赖东彩的孩子。赖东彩说,当孩子们在外工作的时候,也会思念咸茶的味道,但自己却不会做,只有在回家之后,才能品尝到父母制作的咸茶。究其原因,赖东彩的理解是“年轻人没兴趣”,这并不难理解,许多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都面临类似问题,年青一代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的认知,或许可以决定这种文化的前景。采访中记者得知,目前斗门区正计划将客家咸茶纳入到美食城中,这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另一方面也用这种传统文化创造了工作岗位,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或许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种途径。

采写:南都记者刘京名 图片:白蕉镇文化站廖碧锋提供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