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州溯源族谱寻根——我市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罗姝 通讯员 陈然
“这里收藏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从古至今的源流大全。无论客家人走到了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流的始终是客家人的血,中华民族的血。所以他总是要寻根的,而这个根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纽带,这个根能在哪寻呢?就在族谱里。”近日,国家文化部专家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
-
投3000万元打造客家文化展示园区 大万世居新妆亮相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万世居作为第七届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和大运会参观点,倾力打造一台客家民俗风情展示、一台文艺精品展演。图为《客行天下》大型文艺演出在大万世居彩排现场。
▲市民参观大万世居。
▲曾氏后人在大万世居宗圣曾子像前舞起麒麟。
深圳商报记者 潘 咏 通讯员 肖海强 张伙生
就在今天,只要来到坪山
-
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大万世居———
-
作者:周伟涵 肖海强 张伙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万世居。
“大万“从此变身“大腕”。从本月9日开始,由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斥资3000万元打造的大万世居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区终于面世。自此,以坪山办事处为中心,规划建设的坪山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将拉开帷幕。
大万世居作为第七届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和大
-
大万世居一连三台好戏为文博会助威浓郁客家文化陶醉中外嘉宾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绪松(左一)陪同老领导们参观大万世居。
本报讯 记者眭建来,特约记者胡锴,通讯员肖海强、张伙生报道:昨日下午,随着大万世居《客而家焉》展览揭幕,“首届客家美食节”、《客行天下》大型文艺晚会等主题活动也依次开展,作为本届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大万世居以其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吸引众多中
-
80后客家男孩攀石越溪跑遍深圳山山水水 追寻深圳“土著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深入半人深的小溪捕捉鱼种是件非常艰辛的事
阿齐在精心照料鱼房里的各种鱼类
深圳本地特有鱼种活体———溪吻鰕虎鱼
“找到了!”本月15日,深圳龙岗东涌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涧里,传来一声兴奋的叫喊,原以为差不多绝迹的深圳土著淡水鱼———枝牙鰕虎的母鱼终于被阿齐找到,苦寻两年、心痛两年的他,终于在
-
新客家妹唱响客家情 《非常6+1》入库选手报道三 访《非常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演唱中的李佳晋。本报记者杨建业 摄
■ 本报记者林 旭 唐嘉婧实习生于晓雾
在《非常6+1》惠州选秀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来头不小的选手,她曾获得广东龙门旅游形象大使冠军、北京高校英文歌曲大赛冠军、香港TVB全球华人新秀大赛深圳三强、“雅芳景计划”北京赛区冠军……她就是“要代表惠州人去央视献唱
-
秉承客家文化演绎客家风情《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征集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制造外景效果图。 本报采集
《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举办的客家饮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征集“客家私房菜”自上周正式启动以来,已受到众多客家朋友的关注,每天都有客家朋友以电话、信件的形式向活动组织小组询问参选活动的详细情况及活动进程。据活动组织小组透露,截止目前,已有来自惠城区、
-
客家婚嫁“四部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家族祖祠婚礼喜宴
哭嫁
客家花轿
○阳春 尚守庆
赣南客家族群的婚嫁习俗,有保留中原汉人古风《六礼》的一面,又有演变的一面。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客家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其婚礼虽然繁简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经过四个郑重的仪式。
传庚——相亲
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说媒
-
在这里读懂客家文化
-
作者:伍世然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学校长馆。
围龙屋模型。
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
将军馆。
客家私塾人物铜像。
惠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对于客家这个民系,其产生、发展和迁徙过程,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精华等,你了解多少呢?在梅州,有一个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目前已成为梅州的标志性景点,以及
-
客家文化的自觉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编者按
广东是中国客家第一大省,拥有近3000万客家人。而客家文化作为广东三大民系文化之一,研究者历来众多。在广东本地更不乏长期孜孜不倦致力于其中者。本期向读者介绍两部由广东本土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梳理客家文化的学术著作,希望了解客家文化的读者,或许可通过这两部著作,窥一斑而略知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