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惠州日报>  秉承客家文化演绎客家风情《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征集

秉承客家文化演绎客家风情《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征集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4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B3版:移动信息天地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客家制造外景效果图。 本报采集

客家制造外景效果图。 本报采集

《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举办的客家饮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征集“客家私房菜”自上周正式启动以来,已受到众多客家朋友的关注,每天都有客家朋友以电话、信件的形式向活动组织小组询问参选活动的详细情况及活动进程。据活动组织小组透露,截止目前,已有来自惠城区、惠东、淡水、龙门的多位客家参选者报名参加征菜活动。小组正按照参选者要求积极准备所需食材,为下一周的参选活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联手举办客家饮食文化系列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参选者需要些什么准备?又有什么回报条件呢?记者采访了活动组织小组的相关负责人。

丰富客家菜品种,为弘扬客家饮食文化做铺垫、打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东江时报》与“客家制造”共同举办的客家饮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征集“客家私房菜”旨在丰富客家菜品种,为弘扬客家饮食文化做铺垫、打基础。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与其它菜系相比,客家菜营销方式落后,菜质粗糙、朴实、山野又保守。同时,客家菜对传统继承不足,一些传统古老的客家菜肴和客家小食烹饪方法逐渐失传,在创新方面则有舍本逐末、盲目模仿别的菜系流派的倾向。种种因素间接或直接导致客家菜在非客家地区成为一种较为弱势的餐饮文化。在大城市,往往只有在大排档才能吃到客家菜。

该负责人说,客家人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有1.2亿,也就是说每6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客家人,从这一点来看,客家菜的受众群体相当大。同时,客家人“素、粗、杂”的饮食结构符合现代人的饮食取向,迎合了当今社会饮食发展的方向。种种有利条件证明,客家饮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不少有识之士在寻求客家菜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客家菜必须在丰富菜的品种、改善其服务水平及消费环境上创新,以适应人们追求享受高层次的饮食文化的要求。这次征集“客家私房菜”活动,将使流入民间的客家菜品及新创客家菜品搬上餐台,在创新中树立客家菜的品牌和整体形象。

参选者有机会终身免费品尝一道菜

据了解,这次征集“客家私房菜”活动将“拥有客家方言地区的一切客家传统美食、汤、菜、小吃等都是客家菜”作为征集菜品的标准。做菜的原料均由“客家制造”提供。参选者只需要提前通知活动组织小组,报齐制作菜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并约定好时间同“客家制造”厨师一起做这道菜就可以了。

菜品一周评比一次,由评审团以“题材新颖、烹饪方法独特、适合大众口味”的评审标准确定菜品是否过关。过关的菜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在《东江时报》上公布其原材料、制作方法、味型等,并在有限日期内由读者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对不同菜品进行投票,由点食该菜品的食客现场进行投票。投票日期截止时,再由评审团根据公众投票结果评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菜品。

据了解,一星级菜品获得者的奖励回报是一套全家福套餐 (价值300元);二星级菜品获得者的奖励回报是现金300元、一套全家福套餐 (价值300元)、送《东江时报》一年;三星级菜品获得者的奖励回报是1000元现金、一套全家福套餐(价值300元)、送《东江时报》一年。

该组织小组负责人还介绍说:“如果参选者的菜品被纳入“客家制造”私房菜菜谱,我们将为他(她)颁发荣誉证书,让他(她)享有菜式冠名权,并可在“客家制造”终身免费享受这道菜!”本报记者田东梅 广 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