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2006(1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客家竹灯盏
作者:钟明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根柱子八根梁,中间一口小水塘,小水塘面上放稗草,稗草面上放毫光。”这是一个客家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谜语,其谜底即是灯盏。 如今,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灯具,世上已难见了,只有在博物馆或有的农村老宅尚保存那么一两盏。智慧灵巧的客家祖先,以篾片和竹节作为框架,在上面搁置一个小铁碗,碗内筛上明油
美食 客家娘酒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据说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江南的糯米水酒异曲同工,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独特底蕴。客家娘酒呈乳白色,喝上一口,味美香浓,直透心底。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习俗,到了喜庆的节日,客家人则更喜欢拿娘酒来款待宾朋。 蒸娘酒颇讲究“山味”、“土味”。娘酒的主要原料
客家人的“二人转”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花朝戏是流行于东江流域紫金、五华、河源、龙川、惠阳等客家话地区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它用客家话演唱。其鲜明特点是客家民间音乐语言和客家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清丽悦耳、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形象生动;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以表现客家山区农村生活见长,为群众所
客家“踩桥”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民俗] “踩桥”这一习俗,在客家地区至今犹存。在建造一座桥时,建桥师傅会用木桩把桥两头钉住,暂时不许人通行。待桥竣工后,要举行首通仪式,这种仪式十分隆重,气氛异常热烈,它充满了古朴的乡风,不亚于当今的“剪彩”。这种仪式就是“踩桥”。 要修一座桥,的确是十分艰苦麻烦的事。首先要有“头家”发起
长汀客家根雕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10月10日,黄乃游在他的根雕作坊里雕刻。 长汀客家根雕始于唐,盛于明、清。现存明代根雕寿星,其雕工或精细或粗放,栩栩如生。目前,长汀从事根雕的工艺师达一百多人。 今年9月被吸纳为中国根雕艺术协会会员的黄乃游是长汀根雕界的一位佼佼者。年近不惑的他出生于长汀童坊镇黄坊村,大山蕴
桅杆:客家的华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故乡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 桅杆,本是航船上的设备之一,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但客家地区的陆上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的旗
客家土楼赋
作者:谢仲青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泱泱华夏,巍巍土楼。历千载风雨而不衰,卧万重闽山显风流。客惊鬼斧神工。世疑海市蜃楼。观初溪,游洪坑,走高头;奔南溪,登岩太,眺龙湖。瑰丽风光,一时美不胜收;客海往事,万点皆注心头。昔我中原客家先民,筚路蓝缕,万水千山。避战乱,渡黄河,越长江,过汀江。播迁繁衍,开花散叶,遂 展客家文脉;薪火相传,生
客家芋子包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口林忠成 文/图 芋子包在永定土楼景区是广受欢迎的客家特色美食,它不带汤汁,体积小,便于携带,不用餐具可直接用手抓着吃。旅游过程里常出现无法及时就餐的问题,这种便携式小吃可解决这个难题。游客们完全可以一边欣赏壮观的土楼,一手提塑料袋,一手抓吃芋子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
客家石崇拜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的渊源有关。而在自然崇拜中的石崇拜是闽西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不管是在乡间的小路,还是在田头地尾,常见有伯公坛(即社公神坛)。在大石头上,在大树底下,用三块石头垒起来,就成了人们烧香祈拜的场所。 田头伯公多
客家锡艺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9月5日,江冬桂在锡器作坊里娴熟地锻打锡器坯件。 今年49岁的江冬桂,现在是连城及周边客家地区小有名气的女锡匠。 “我从事客家锡艺加工有近十年‘工龄’了。”家住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的江冬桂,在自家锡器作坊里边敲打着锡器坯件,边向我们介绍她打破传统习俗成为四堡首位锡艺女传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