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杭客家古建筑――祝三倍举人府
-
作者:郭子雄 丘才香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祝三倍举人府――杏香楼,坐落在上杭县中都镇睦邻祝三倍村,由清朝嘉庆年间举人企华(字春三,号竹坡)于公元1849年所建,是目前上杭丘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祝三倍村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清澈见底,几百年来全村人都吃这一口井水。井旁有一块大坪,坪与四口池塘 相连,井旁一条石砌路靠着50多米长的
-
各路武术高手一决高下2011首届深圳(坪山)客家功夫擂台赛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精彩的功夫表演
功夫扇扇展如虹
本组图片均由
本报记者 眭建来 摄
激烈的擂台赛
本报讯 记者眭建来,通讯员肖海强、张伙生报道:昨日,为期三天的2011首届深圳(坪山)客家功夫擂台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各俱乐部的10支武术代
-
客家之鹰张廷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原空军司令张廷发将军因病于2010年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消息传来,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采访他时的情景。
1999年8月,我在福建三明市采访了回乡参加三明高速公路工程典礼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张廷发将军。提到客家梅州,老将军非常亲切地说:“我
-
客家文化研究中的“惠州形态”问题——兼答钟毅平文章之商榷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拜读钟毅平文章(见9月11日《惠州日报》《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以下简称“钟文”)很受启发,钟文对《惠州日报》8月23日本人所撰《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世今生”》(以下简称“杨文”)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是惠州近期客家文化研究中的“佳果”,“自备一家之说
-
客家民间俗语拾趣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俗]
客家民间俗语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口头语言,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方言俚语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它凝结着客家地区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客家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性,是民间文学百花丛中姹紫嫣红的香花。它内涵丰富、深厚,用词精炼、形象、
-
连城客家山歌
-
作者:罗滔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闽西客家山歌久负盛名。作为古汀州八县之一的连城县,其山歌也颇有特色。
劳动的歌声生活的镜子
连城地处山区,广阔的田野是唱山歌的好场所:
日头一出半山高,郎带斧头妹带刀 。
郎带斧头砍大树,妹带草刀割松毛。
担樵歌唱出了劳动的喜悦,作田歌也有它的浪漫:
歌在上丘妹下丘,两人目角溜对溜。
-
永定客家山歌
-
作者:王寿仁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永定是盛产山歌的地方,人称“歌谣之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互为交融,为传递心声,抒发情感,创作出许多极富特色的客家山歌。
永定客家山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各种类型的山歌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如“劳动 歌”、“情歌”、“生活歌”、“时政歌”等等,从不
-
客家端午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连允东
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客家祖地宁化,家家户户都有“挂青”的习俗,即把菖蒲、艾枝分别挂在门框两旁,在显眼的门楣上悬挂葛藤,以保平安。而挂葛藤的习俗始于宁化石壁,说起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举兵造反,中原战事多,搞得民不聊生,纷纷南迁逃命。那逃命迁移的滋
-
客家礼簿先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钟明山
客家人办喜事时,为办得既隆重又不失礼节,让自己的脸上有光彩,均会请来本房宗亲中懂礼仪的长辈,充任“总理”和先生,协助理事,严格把关。在众多环节中,先生为东家写礼簿,也是重要的一环。
写礼簿,客家人又称为登礼簿、上礼簿。在写之前,首要先装礼簿。这装礼簿是有讲究的。办喜事的,要用一张大红纸
-
趣说客家数字俗语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俗语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口头语言。它凝结了客家人文化发展成果,反映了客家人的某些观念意识,体现了客家人的情操和精神境界。而在丰富的客家语言中,有一种叫数字俗语,它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问题,真可谓一语道破。现集部分数学俗语,并作小释,以飨读者。
“八”字还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