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惠州日报>  客家文化研究中的“惠州形态”问题——兼答钟毅平文章之商榷

客家文化研究中的“惠州形态”问题——兼答钟毅平文章之商榷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3版:阅读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近日拜读钟毅平文章(见9月11日《惠州日报》《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以下简称“钟文”)很受启发,钟文对《惠州日报》8月23日本人所撰《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世今生”》(以下简称“杨文”)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是惠州近期客家文化研究中的“佳果”,“自备一家之说”“令人耳目一新”。钟文对杨文引证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提出商榷意见。《惠州日报》发表钟文与杨文商榷表明:第一,该报十分重视惠州文化建设,鼓励学术争鸣;第二,惠州拥有自己的文化学者,正试图以不同的文化智慧推动文化惠州建设;第三,该报以商榷形式推出惠州学术界自己的“发言人”,显示了办报人自信开放前瞻办报胸襟。商榷者,商讨也。《北史·崔孝芬传》:“商榷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疲”。钟、杨二文能以商讨获听者忘疲佳境应属学术正常美好交流表现,是为答。

选择历史逻辑而不是道德逻辑更符合文化研究学理要求

钟文商榷三点:第一,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落后腐败成分太多,不能作为先进农民起义代表;第二,对孙中山、毛泽东祖籍客家表示不很赞同;第三,提出客家文化研究纵向历史梳理与惠州文化横向地域比较结合的思路,我认为是钟文商榷中极有学术价值部分,《客家文化研究中的“惠州形态”问题》亦是由此启发提出“惠州形态”称名。

第一,关于洪秀全,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孙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说:“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贬之为寇,而我们4人(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样,那么,我们4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其实杨文主要有两点:1、太平天国事件让英法政治家及学者注意到客家族居然借基督教教义成立“拜上帝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撕开了清王朝封建专制铁幕,英使者甚至找洪谈帮太平军打垮清政府,条件是平分中国统治,洪当场拒绝,认为“引贼入室,愧对祖先”。客家族是这样引起西方与学术界注意的。2、引洪例试图说明“围屋战斗性”的真正客家本性,因迁徙性才有客家性,来自中原先民不会永为“客”,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杨秀清、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均为客家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由洪秀全始经孙中山、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我们看到大时空尺度中的“大客家”已经并正在影响改变世界。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确有其十分愚昧落后荒淫的一面,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选择历史逻辑而不是道德逻辑更符合文化研究学理要求。

第二,有关孙中山、毛泽东祖籍问题钟文提出疑问有一定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一些学者用较为详细的佐证提孙中山祖籍“东莞说”。上世纪四十年代蒋介石及中华民国政府采信中山大学罗香林学者所提孙中山祖籍 “客家说”,目前台湾官方正史仍持 “紫金客家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未对孙中山祖籍作官方定论,即使学界有争论,目前亦无定论。至于毛泽东远祖为浙江人,学界见少数人提及但无定论。去韶山的人都可以看到毛家族谱开篇写湖南毛氏一世迁自江西吉水客家。毛泽东远祖1400多年前可能是浙江人但不影响600年前其祖上是客家人。此亦符合历史认知逻辑。

客家人善良但具有“狼性”是客家人文化性格多面丰富的表现

第三,本人十分欣赏钟文有关客家文化研究“惠州形态”之思考,客家文化属文明形态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属文化人类学民系研究的对象,客家民系的形成需要相应生成的历史原因及较为漫长的历时性构成,一个民系的产生没有千年以上是难以想象的。两晋唐宋至明清,中原先民五次大规模南下的“千年大迁徙”,沧海桑田,多少代生生灭灭,正如霍布士说:“在狼的社会只有把自己变成狼而不是羊”。客家人善良但具有“狼性”是客家人文化性格多面丰富的表现,杨文更愿阐释围屋战斗性“反客为主”勇敢担当、敢于面对残酷竞争的“狼性”一面。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叶剑英、叶挺等均为客家人杰出后裔,展示了客家文化英雄主义方面的性格,在当前充满战争危机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里,中华民族绝不应是“羔羊”,弱肉强食,强者为胜。客家民系因迁徙成为极富有智慧和血性的一族,看看千年来不缠小脚的客家女,为什么清政府厌称为“大脚蛮婆”?她们同样典型地承传着围屋战斗性“反客为主”,既生产又战斗,既尊老爱幼又不畏强暴的客家精神。

如钟文所示,客家文化“惠州形态”研究强调的是地域性特征,具体说就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二十年前本人曾撰《惠州文化研究初探》(见《惠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二期),文中提出惠州文化“西湖象征系列”与“罗浮山象征系列”的研究构想,认为把这方山水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结合能很好把握惠州地域文化。因报纸篇幅有限本文不赘述。钟文所提把客家文化的历史纵向梳理与惠州文化地域性比较同时切入,值得提倡和尊重。由此我们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惠州形态”文化判断,比如,把客家文化的迁徙性、家族和谐性、祖祠规范性、围屋战斗性与罗浮、西湖象征系列的东江地域性结合,以此陈述“惠州形态”的文化内涵性当在此概括中。 (杨小清)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