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编撰一部客家文学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墨白(河南文学院副院长) 我是河南人,梅州客家人很多都是从河南南迁来的,因此我来到梅州感觉特别亲切,梅州的饮食口味等很多都与河南相近。河南也有很多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因此我对客家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客家人中出过很多文学大家,如有“诗界革新旗帜”之称的晚清诗人黄遵宪、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代表人物李
客家男装常见样式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寸并用同色布缝边。多用布纽扣或骨纽扣,间亦有铜纽扣的。早期用手工纺织的家机布为布料,近代以来则以机
客家女妆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漫笔“话”客] 清末南社才子叶楚伧到汕头办报之时,作有《岭左剩觚》与《一万里山水美人记》二文,在其中对广东三大民系的女子装扮进行了比较,其最不满的是潮汕女子的装扮: 汕俗妇女尚纤趾
客家兜汤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图 朱裕森 兜汤,是闽西客家地区特有的一种小食或点心。 “兜”,是客家语端的意思,也就是说,是一种端在手上随意吃的一种小吃。旧时的兜汤不登大雅之堂,是街头巷尾的一种小吃,卖兜汤的人挑着担子沿街走,吃兜汤的人沿街吃,不分贵贱和贫富,有人要吃就叫停,打上一碗,等你吃完又挑走了。冬日卖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第一次在上春(春天),称祈福;第二次为秋冬,称还福。芳洋村一年打醮的日期是正月十六日和十一月十六日。因为定
“客家排名”不客观
作者:祝勇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谣言粉丝机 “客家风情网官网微博因工作人员疏忽而发布非正式发表的各地客家情况排名,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意见。客家风情网经调查了解得知该排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因此,客家风情网对此表示公开道歉,我们将邀请客家研究专家学者对各地客家文化情况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权威性排名。”———客家
客家格子钉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文煊 所谓格子钉是宁化客家人建造新房时,将格子板或楼板坊钉在椽子上或楼板横木上(宁化客家人称彭椹)的一种用竹做成的钉子。 改革开放前,洋钉在广大农村使用并不普及,加上农村生活比较贫穷,做
客家语言文化传承?客家语言文化船——沉?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彭钦清 社会语言学家说过:语言透过小孩而不朽,如果一种语言都是大人在使用,这个语言应该去日无多。台湾在2010年做的6岁以上家庭用语调查,汉语及闽南语的都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客语只有百分之六。可见尽管台湾设有专责机构处理客家事务,小学有授课,有客家电视台及广播电台,但客语流失还是严重。不知赣南
惠州客家婚俗有哪些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花轿迎亲,一路鼓乐。 2、新娘头盖红色纱巾。 3、出门要有竹编挡在头顶上。 4、放鞭炮。 5、新娘一下轿,男家的人便急忙在新娘的脚前铺就一个凹栏,让新娘脚踩而过,民间谓 “脚踏
精妙无比的客家顺口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方言] 陈政尧 客家顺口溜是流行于客家地区的一种韵文。它全用客家口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颇具诙谐、幽默感。它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客家人喜爱,而且广为流传。诸如—— 打树头,望树根;讨老婆,望开心。 ——作者将“打树头”与“讨老婆”、“望树根”与“望开心”两相比照,表现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