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州溯源族谱寻根——我市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罗姝 通讯员 陈然
“这里收藏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从古至今的源流大全。无论客家人走到了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流的始终是客家人的血,中华民族的血。所以他总是要寻根的,而这个根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纽带,这个根能在哪寻呢?就在族谱里。”近日,国家文化部专家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
-
广州城区也有“客家山” 洪桥客家山歌申报中国“非遗”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府文化发源地广州城区也有“客家山”?粤语环绕的城区还能以客家山歌申报中国非物质遗产?洪桥“三眼井”、“豆腐寮”等见证了客家人在广州创业聚居历史。昨日,记者了解到,昔日广州人说的“东豪西富,南穷北倔”,其中“北倔”是指聚集在小北门附近(今洪桥地区)客家人倔强生活写照。越秀山脚“三眼井”山水
-
广东梅州侨乡村——探访“客家围屋博物馆”(百屋百态 百年百
-
作者:丘黎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从广州驱车进入梅城南口镇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看到这颗古树,我们就知道侨乡村到了。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大榕树便成了客家村落的标
-
客家祖地客家魂 ——我市打造“海峡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其实,以土楼为主要元素的这些作品仅仅是我市诸多海峡客家文化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此外,诸如广播节目《我们客家人》,客家语电视节目《客家族谱》、《土楼探秘》(客语版)、客家风情专题片《客从何处来》等对台文化精品在台湾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样大放异彩。而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不仅在文化作品创作上,而且在文化活动
-
在惠过夜游客预增15%新老客家盛赞西湖免费开放再增幸福感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州西湖景区自6月28日起全面免费开放,丰渚园、东坡园、宝塔山、点翠-芳华洲等著名景点不再收取门票,不仅让惠民之州的老客家骄傲,更让居住在惠州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客家倍感幸福,还吸引了更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老客家
西湖成了后花园
“西湖景区简直成了自家后花园!”说到西湖的免费开
-
82岁阿婆唱起山歌跳起舞龙门永汉老年人客家山歌队精编山歌乐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卢笑英(左)和李小玲(右)在对唱山歌。
山歌队有专门的表演服装。
在龙门县永汉镇老干活动中心有一支客家山歌队,队员中最年轻的已60多岁,最年长的则已82岁。每天,他们风雨不改地来到老干活动中心唱客家山歌,排练客家舞蹈。每逢节日,他们更会精心将一些年代久远的客家山歌重
-
建议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入列“省级”代表委员就保护文化遗产出谋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位于惠阳区镇隆镇的客家围屋崇林世居。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摄
三会热点
珍贵的历史文物是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在连日来召开的市“三会”上,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话题不绝于耳,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保护我市的文化遗产出谋献策。市人大代表曾克勤、危振文分别向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议加大
-
客家女婿18个春节未能陪妻回娘家区公安民警日夜值班备勤保春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年三十晚,大亚湾区巡警在街上巡逻。 本报记者谭宇川 摄
为了让大亚湾区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公安局局长李金带日前在春节安保工作部署会上要求各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毫不松懈地抓好春节期间的治安维稳工作。据了解,春节期间,大亚湾区公安部门坚持日夜值班备勤
-
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写在永定客家土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我们在永定县湖坑镇鸭子地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加快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这个占地6万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主楼已经封顶。据介绍,停车场、桥梁、部分道路已经投入使用,其他基础设施“十一”黄金周以前可以投入使用,到时永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将大大提高。
今年以来,永定客家土楼更放异彩,吸引了络绎不
-
新老客家排练京剧《沙家浜》江苏的“阿庆嫂”、东北的“刁德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汤连秀(右一)和市老年大学的学员排练京剧《沙家浜》。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开栏语:包容的惠州一直秉承着“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理念,让新客家人有主人翁意识。在新客家人中,有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随子女移居惠州。老年离家,到一个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