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惠州日报>  建议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入列“省级”代表委员就保护文化遗产出谋

建议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入列“省级”代表委员就保护文化遗产出谋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3版:2009年惠州“三会”特别报道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位于惠阳区镇隆镇的客家围屋崇林世居。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摄

位于惠阳区镇隆镇的客家围屋崇林世居。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摄

三会热点

珍贵的历史文物是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在连日来召开的市“三会”上,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话题不绝于耳,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保护我市的文化遗产出谋献策。市人大代表曾克勤、危振文分别向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议加大对惠阳区客家围屋和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村的保护力度,抢救文化遗产。

代表委员声音

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入列“广东省古村落”

曾克勤代表提出,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对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独特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惠阳区尚存100多座客家围屋,以保存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特色之显,居惠州市各县(区)之首。但客家围屋中,有许多历经百年沧桑,已经成为危房,因此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已刻不容缓。建议我市加大保护力度,开展全面普查和造册登记工作,对确定的受保护的围屋予以公布,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措施。同时,启动历史文物申报机制,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入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广东省古村落”,促使其成为客家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并成立客家围屋文化中心,积极筹建客家民俗陈列馆和客家文化博物馆。

无独有偶,危振文代表也提出要加大对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村的保护抢救力度,尽快对该村一些公共性的项目如御赐石牌坊、圣旨原件进行修复,组织人力、物力收集、撰写该村人文历史。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

“对文化古迹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否则将会使我市传统文化遭受重大损失。”市政协委员李强表示,我市现存的文化古迹是惠州文化沉淀的一个载体,像惠城区的中山纪念堂、水东街、文笔塔、东新桥等古迹都是我们惠州特有的,而且都具有浓郁的历史内涵,外地人来到惠州,首先就是通过这些文物古迹来了解惠州的历史文化。因此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古迹非常必要,既是传承中华民族古老建筑文化的需要,还可以提升惠州的知名度。

“曾有400多个历史名人在惠州居住过,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是已挖掘的并不是很多。”李强建议我市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人力加大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通过把这些非物质文化与文化古迹相融合,用艺术的形式加以提炼,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古迹的档次,吸引更多本地人、外地人的关注,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化古迹的氛围。

市民心声

在开展古迹保护前要注重整体规划

在我市某企业工作的市民董欣表示,不少文化古迹经历长年风吹雨打,年久失修,甚至沦为危房。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看到这些文物古迹,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政府确实要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总结、提炼这些历史遗产的内涵和特色,更好地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家住市区雍逸园的市民沈贵艺说,保护文物不仅仅只是保护几处古迹文物、几栋楼房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持这个地方原来的特色布局和整体风貌。因此政府在开展古迹保护前,要注重整体规划,并结合这个地方原来的历史文化,总结出自身的特色,进而提升文化古迹的内涵和档次。

部门回应

将对全市文物进行调查摸底

“我们已经公布了多祝镇皇思扬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了保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先后维修了元妙观、叶挺故居、文笔塔等十几处文物古迹,基本完成20处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使得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该局将对全市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并将摸查出来的情况及时上报。本报记者曾兴华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