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86)
期刊(4835)
学位论文(936)
图书(373)
视频(160)
会议论文(144)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86)
期刊 (4835)
学位论文 (936)
图书 (373)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44)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867)
2013(1025)
2012(1064)
2010(866)
2009(465)
2008(417)
2007(249)
2006(132)
2004(77)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33)
广东艺术(28)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0)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贵州民族研究(5)
旅游纵览(2)
前术出版社(1)
内江科技(1)
读书文摘(经典)(1)
咸宁学院学报(1)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国小实施客语教学之研究
作者:管圣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  客语教师 
描述:主要安排級任老師,福佬庄主要安排客語教學支援員。實施客語教學主要的考量因素為,客家庄是視本校學生需求而定,福佬庄是視本校師資而定。最主要使用的教材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坊間出版。每週的時數,客家
多元文化态度与音乐偏好─以族群为面向之桃园县国小学童调查研究
作者:胡佩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态度  音乐偏好  族群  童谣 
描述:機抽樣,選取原住民及非原住民學生各223 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文化與音樂的關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童謠、族群態度、音樂偏好等相關文獻;接著根據文獻探討結果,以研究者設計之「多元文化態度量表」及
少子女高龄化社会的终身住宅研究—以高速铁路新竹车站特定区新
作者:黄政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龄者  终身住宅  开放式建筑  高速铁路  客家 
描述:住宅原型。同時,提出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透天厝之特徵:
1.雖為新興都市,地籍分割仍呈面寬窄而進深長之現象,有動線過長與採光通風不足等缺點。
2.區域
关西饶平客家话调查研究-以郑屋、许屋为例
作者:张孟涵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时  历时  移借  接触  语言  关西 
描述:們口耳相傳的鄉音,但也因為近代各族群間互動頻繁,使得語音開始轉變,饒平客語開始滲入其他方言、次方言的語音現象,但因宗族語言的封閉性,使得各姓氏內變化速度與情況不一,關西的饒平客語呈現多樣化,故本文
台湾民众摄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之健康危害探讨及调查
作者:吕维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苯甲酸  己二烯酸  食品防腐剂  过敏性疾病  健康风险评估 
描述:遷調查,分別依性別、五個地區分層,分別為客家地區、山地地區、東部地區、澎湖地區、及全臺地區,計算每人每日飲食攝入量,結合第二次台灣總膳食研究調查(Taiwan Total Diet Study, TTDS)分析防腐劑苯甲酸與己二烯酸之暴露濃度,進行五個地區分層居民之健康風險評估,以危害指數(%ADI)表示。另於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研究過敏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及過敏性結膜炎進行盛行率分析。並進一步評估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防腐劑暴露的危害指數(%ADI)成長率,以邏輯斯迴歸方法進行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分析。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在1993-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19-64歲居民暴露苯甲酸之危害指數,男性最高為客家地區居民,女性則為東部地區居民,其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68%ADI及 73%ADI。己二烯酸對居民危害指數評估結果,男性最高為澎湖地區居民,女性則為山地地區居民,其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12%ADI及11%ADI。在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19-64歲居民暴露苯甲酸評估結果,男性及女性危害指數最高皆為客家地區,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70%ADI及 90%ADI。己二烯酸評估結果,以第95百分位數來看,男性危害指數最高為東部地區19%ADI,女性為客家地區27%ADI。在女性苯甲酸評估結果,只有第97.5百分位數,客家、東部、及澎湖地區皆高於危害指數%ADI標準值,分別為104.83%ADI、122.79%ADI、及 103.85%ADI。 過敏性疾病盛行率分析結果顯示,2005-2008年19-64歲男性患有過敏性疾病盛行率以澎湖地區為最高36.08%,東部地區過敏性疾病盛行率為最低27.71%。女性患有過敏性疾病盛行率以澎湖地區為最高55.89%,東部地區過敏性疾病盛行率為最低40.20%。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苯甲酸及己二烯酸的健康風險危害指數%ADI,從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期間的%ADI成長率對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攝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的健康風險在客家地區、山地地區、及澎湖地區與全臺地區比較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盛行的情況,且有統計上顯著的意義。第97.5百分位數%ADI成長率,山地地區居民攝食食品防腐劑可能引起過敏性疾病是全臺地區的3.92倍(OR: 3.92,95% CI : 1.23-12.48)。 結論:經由蒙地卡羅模擬分析方法,以機率分布模式擬合計算之危害商數%ADI,無論男性或女性攝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之健康風險皆低於標準值。除了女性在2005-2008年期間,第97.5百分位數%ADI於客家、東部、澎湖地區高於標準值。然而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ADI成長率(包括第50、95、及97.5百分位數%ADI)在客家地區、山地地區、及澎湖地區與全臺地區相比,發現對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發現有增加的趨勢。山地地區民眾其攝食食品防腐劑可能引起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為最高。
赣南畲族研究
作者:黄向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畲族  多源一体 
描述:个较明晰的脉络,并以     此为契机力图在畲族来源、形成问题上有所突破。     学术界普遍认为畲族在隋唐之时即已活跃于闽、粤、赣交界地区,而文献所     反映的情况则是宋以前畲族的活动多在汀、漳、潮之同,在赣南境内则是宋以后     才出现,“畲”之名则始见于元。赣南畲族从唐宋至明中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     明确、稳定的民族概念,其发展轨迹与活动也相当黯淡,这与赣南的地理环境、    政治、经济地位及移民浪潮的接纳、续动等密切相关。     从蓝、雷等畲族姓氏的来源、迁徙入手,是求解赣南畲族历史的有效手段,     在史志记载匮乏的情况下,族谱资料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赣南畲族族谱在起源、     郡望、迁徙等方面有某些参照或攀附汉人(客家)的现象,但总体上是较可靠的,     特别是明以后的记载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对赣南蓝、雷姓畲族族谱的分析可知,     明以后的赣南畲族为从闽西、粤东北迁入者,他们是明清之际所谓“闽、粤客     家回迁潮”中的一部分,这与地方志的记载相吻合。他们迁入后持续着一种与客     家的共生互融关系,只是在爆发反抗斗争时其族群特征才略有显现。王守仁在镇     压畲民起义过程中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对赣南畲汉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氏     的心学思想成为畲融于汉的催化剂,这也是赣南畲族在本民族特征的保留上比其     他地区更显淡化的主要原因。     赣南畲族中仍保留着某些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质,如盘瓠信仰、风鸟崇拜以及     与木鼓相关的民俗事象等。赣南畲族的盘瓠信仰表现暗淡,但却有丰富的狗崇拜     习俗,因此盘瓠与狗是不同层次的概念,盘瓠信仰只是一个符号系统的引入;风     鸟崇拜则具有祖先崇拜的意味,它反映了畲族与鸟图腾族东夷有渊源关系;木鼓     的文化角色则表征着畲族的来源具有苗族成份。此外。汉族与瑶族也是畲族族源     的构成因素,而南方古代民族发展的一贯性决定了越族及其后裔是畲族主源。     赣南及闽西、粤东自古即是族群互动的大舞台,夷、苗、越、汉、瑶等不同时空     来源的族群在长时期的迁徙、融合过程中最终在这一地域形成为畲族。因此,畲     族是多源的,其文化特质所反映的正是其多源一体性。     赣南畲族的文化现状是畲汉(客)融合的结果,这取决于畲汉(客)族群互动的     运作过程与方式。赣南畲汉(客)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相交织的状况,这种关系的悠久     与复杂造成了赣南畲族具体情况的多样性,这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赣南畲族文化既与典型的畲族文化相联系,又呈现出某些变异,特别是在许多方     面露出了一些底层文化的色彩。这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揭示畲族来源、形成、发展、演化历史的真实面目。因此,对赣南以及其他畲族发祥地、原局地之畲族的研究,     应该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