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40)
期刊(915)
学位论文(215)
图书(41)
会议论文(23)
视频(9)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40)
期刊 (915)
学位论文 (215)
图书 (41)
会议论文 (23)
视频 (9)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094)
2013(223)
2012(192)
2011(210)
2010(145)
2009(70)
2008(63)
2006(36)
2004(19)
按来源分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2)
大众文艺(9)
中国音乐(6)
美与时代(下)(2)
宜春学院学报(2)
中国国家地理(1)
神州(1)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
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
作者:蒋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传统剧目  睄妹子  文化背景  实地考察  音声形态  行为结构  观念特征  音乐文化 
描述:剧目——《睄妹子》定位为研究对象,意欲对其音乐文化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立体的考察和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借鉴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本文拟从文化背景、实地考察、音声形态、行为结构、观念特征等多维视角,展开微观调研与宏观视域相互结合、主位立场与客位立场相互补充、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互映照的理论阐释和分析论证。基于对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的文化背景追问,笔者开展了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两阶段实地考察活动;围绕在民间戏班现场采录的《睄妹子》,笔者探讨了其“乐”的音声形态、行为结构和观念特征;通过对《睄妹子》“乐”的三种组合元素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笔者揭示了《睄妹子》音乐文化的认知结构框架及其透射的三层面人类学价值;放眼于民族音乐学学科认知进阶图景,笔者还展望了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文化研究乃至客家音乐文化研究...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作者:钟昌火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旅游开发研究 
描述:“求新、求异、求知”等旅游需求,推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俗称赣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和发祥地,以“客家摇篮”闻名内外。这里保存有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包括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具有重大经济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长时间以来对民俗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的认识不足,加之民俗风情的现代化,导致赣南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也能促进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在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好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本文首先对客家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的形成、演变进行阐述,分析影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经济、移民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特色。接着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进行梳理,包括物质、社会、精神三类,并以客家围屋、客家祠堂、竹篙火龙节、客家傩戏、“九狮拜象”、客家婚俗为典型,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详细阐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理论、经验及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SWOT法和旅游项目评估理论对赣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提出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强客家民俗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赣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采茶健身操的创编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赣南教
作者:杨艳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采茶健身操  采茶戏  健身操  创编  锻炼效果 
描述:健身操的定义、创编原则、创编过程、健身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采用所创编的采茶健身操进行练习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1、采茶健身操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突出健、力、美特征,在具有
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银饰研究
作者:王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银饰  历史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文化观照 
描述:已经或正在丢失的东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客家传统银饰艺术所处的曾经的历史文化传统开始分析,了解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自身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从形制多样的银饰种类开始,去细数材质的搭配,工艺的融合,从而去探寻造型的美感和纹样的生动;再次在比较的视野中,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对比,从而总结出其具有的总体特点,了解其不可复制的艺术本质;最后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进行文化层次上的观照和审视,从其功能入手,在民俗文化的聚焦下,逐步走进它所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征。在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表征到内涵,从艺术到文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中,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实现的是视觉冲击在文化认知意义上的延长和拓展。穿行于历史、艺术、人生和文化的维度,在客家传统银饰的画卷中,体会到的是客家人在历史中步步维艰的历程,感悟到的是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感,理解到的是艰难却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得不思索的是对客家传统银饰的保护与传承,提醒人们在未来发展的文化语境中,要用警醒的目光去关注一直在路上的客家传统银饰艺术、客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在现代性基础上精神的本质的高扬。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作者:黄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跳觋  仪式音乐  客家文化  音乐形态 
描述: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第一章对兴国跳觋的信仰体系及其形态结构进行阐释。信仰体系及形态结构是仪式得以生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仪式音乐产生的基础。第二章针对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归纳为跳觋音乐与世俗音乐两大类别。其中,又将跳觋音乐分为声乐与器乐:跳觋中的声乐称为“觋歌”,文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等方面归纳出觋歌的特点;从乐器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奏方式对跳觋中的器乐进行分析。跳觋仪式中的世俗音乐主要为兴国山歌,本文通过跳觋音乐与兴国山歌的比较,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在第三章中,从音乐的行腔方式、调式音阶以及节奏节拍方面将兴国...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变研究
作者:方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变研究
赣南客家体育研究
作者:罗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赣南客家体育研究
赣南客家唯围屋的文化透视
作者:龚建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围屋  客家  文化 
描述:围屋的建筑特征是和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This text leave research object on Southern=Jiangxi Hakkases enclose-building, combining Hakkas culture and China building culture, analysis it with historiography, anthropology, geography. Compare it with other building of Southern-Jiangxi, with the enclose-building of Fujian Guangdong and Chinese courtyard house etc. The article has not only analyzed the Hakkas encloses-building of Southern-Jiangxi but also point out the southern Hakkas’ musting encloses history in which the room exists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Jiangxi further. Thus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building\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 that Hakkas’ clan community live in concentrated communitie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Reciprocal causation, None of them can be dispensed with.51
客家筝乐研究
作者:陈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客家筝艺  文化内涵  现实意义 
描述:系列特征,将当代中国传统筝曲划分为了五大筝艺流派。这五大筝艺流派分别为:河南筝艺流派、山东筝艺流派、浙江筝艺流派、潮州筝艺流派和客家筝艺流派。其中,前四个筝艺流派都是以地域命名的,唯独客家筝艺流派例外,因客家人受大迁徙的影响,客家筝乐兼有了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文化特征,成为唯一不用地域来命名的筝艺流派。本文将沿着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音乐和客家筝乐的特点、客家筝乐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的这一脉络进行研究分析,以下是本文的主要架构: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动机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客家民系的形成,内容包括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及客家音乐的由来。第二章:客家音乐概述,内容涉及到:广东汉乐、客家筝的起源、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旋律特点、演奏技法等。第三章:客家筝乐的文化内涵,客家筝音乐风格上,融合了中原音乐风格和当地音乐风格特点,主要具有融合的文化内涵。第四章:学习客家筝乐的现实意义。结语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宁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民俗文化  现代化 
描述:。围屋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的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围屋文化,更重要的是,客家人创造了围屋景观得以产生并且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深厚物质、精神基础。 赣南客家围屋,就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而言,其渊源来自于北方中原的古宫殿的住宅形式和夯土技术。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里,人们长期过着穴居、巢居、窝棚等生活,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人们开始认识到圆形空间的经济、结构安全和构造简单,因此曾大量建造圆形住宅。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和日渐清晰的方位观念、次序观念和等级观念的形成,圆形住宅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方形住宅出现了,其后圆方形住宅共存,继而在方圆形式上又演化生出明堂形制建筑。在明堂形制的基础上,民居的“四架三间平房”式的建筑出现,它是中国古代所有建筑的最小基准单位。反观客家围屋,其五凤楼构造与四架三间形式有着微妙的联系,同时又继承了明堂的纵横五堂原则。其建筑的形态以方形和圆形为主,强调中轴位置,以此体现中国的封建礼教、宗族制度和儒家思想。 任何建筑物都可以视作其创造者所拥有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特征的体现。围屋是赣南客家民系所拥有的全部文明成果高度浓缩的结晶,它是客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是最能全面深刻反映其创造者自身文化的实体。在围屋静态的物质架构底下,包含着客家民系古今全部文明的成果,因此可以将围屋看作是客家文化的高度抽象符号,其价值已远远超越人类居住建筑的抵御风雨、抗击外敌等实用的机械功能的范畴,有着远非纯建筑学所能解释的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 在赣南客家围屋中,我们可以从生育习俗、丧葬习俗、休闲娱乐、民间信仰等方面来透视其中的民俗生活与文化;从围屋选址营造的地势、山水、方向崇拜中体味始终萦绕在客家人心头的风水意识;从祠堂、族谱中领略客家人的宗族文
上页 1 2 3 ... 5 6 7 ... 20 21 22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