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00)
期刊(151)
学位论文(8)
视频(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00)
期刊 (151)
学位论文 (8)
视频 (3)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237)
2013(157)
2012(179)
2011(186)
2010(136)
2009(57)
2008(59)
2007(26)
2006(16)
按来源分组
惠州日报(41)
岭南文史(2)
群文天地(下半月)(1)
老友(1)
琴童(1)
神州民俗(1)
装饰(1)
法制与经济(1)
黑龙江史志(1)
梅县侨声(1)
济济楼春节期间展出客家文物
作者:何碧帆 温建营  期号:第89期复刊 来源:梅县侨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济济楼春节期间展出客家文物
从客家人的春节习俗透视客家传统文化--以江西赣州地区于都县
作者:郭杰华  期号:第7期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春节  习俗  传统文化 
描述:客家人和其他汉族一样庆祝许多同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又以春节的庆祝最为隆重,而且极具客家文化特色和浓烈的乡土色彩。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观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述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春节习俗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客家传统文化。
这个春节,如何把自己成功运回家
作者:李更祥 郑焕坚  期号:第1期 来源:法制与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节  回家  外来人口  火车票  惠州  返乡  才能 
描述:惠州有超过200万的外来人口。在2009年的最后一周里,春节眼看要临近.惠州的“新客家”们,又开始为如何搞到一张火车票把自己运回家乡而发愁了.他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今年我们能买到火车票吗?怎样做才能顺利返乡?
客家民间春节喜庆纸饰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8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春节  民间  客家文化  中华民族  迁徙 
描述:客家民间春节喜庆纸饰
赣州春节迎彩灯
作者:康育生 张永锋  期号:第1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市  彩灯  春节  2009年  江西省  客家 
描述:2009年2月9日.素有“花灯之乡”美誉的客家古村——江西省赣州市白鹭村举办了传统的“迎彩灯”会。“迎彩灯”会上.当地村民举着800多盏客家彩灯巡游乡间,吸引了四邻八乡的乡民前来观看。
赣南客家灯彩
作者:黄晓云 李捷  期号:第11期 来源:琴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元宵节  花灯  春节 
描述:灯彩,民间也叫“花灯”每逢春节、元宵节等喜庆的日子,城市和乡村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花灯。
客家地区春节前后的旧俗及传说
作者:文瀾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春节  农历  祭祀  花灯  姓名  元宝  年龄  除夕  写上 
描述: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为送神日(包含灶神及风神)。事先从墟上买回灶君神像。灶疏(写上家中人姓名年龄)及元宝香烛,备办好三牲和酒,入夜进祭祀、火化(送它们上天)。是日,人们不能以碓舂米,否则会将风神捣下,致来年多风成灾云。
想起那年“吃新年”
作者:邱长福  期号:第6期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年  赣南客家  二十年  老区农民  兴国县  母亲  鸡肉味  十七年  时尚  春节 
描述: 『六大碗四大盘,鸡鸭鱼肉样样全』。这是以往赣南客家人新年宴请宾朋的标准。然而,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赣南兴国县乡下老家过年,在几位亲朋家『吃新年』,却惊奇地发现,如今的兴国老区农民在吃的方面竟非常时尚,新春正月请客居然只上一个主菜。记得二十年前的那年正月初三,
客家文化探索一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
作者:肖楚楚  期号:第5期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习俗  西南  民间娱乐活动  聚居地  客家人  节期  春节 
描述:“耍龙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江西南康这一客家人的聚居地,在春节到元宵灯节期间,有着与其他地方相似却又独具特色的“搞龙灯”习俗,以此来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家族兴旺,并以此娱乐身心。
仪式与象征:凤凰山半山客春节民俗感怀
作者:郑观蕾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凰山  潮汕地区  民俗  春节  象征  仪式  明代中后期  南山区 
描述:县西北部、潮南区西南部、潮阳区金玉镇西部,以及梅州市丰顺县汤坑片,即潮汕地区的凤凰山区、大北山区、南阳山区、大南山区等潮客交界地区,人口约有140万。潮汕地区的“半山客”,比“福佬人”晚来一步,当他们迁至潮汕地区时,“福佬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半山客”大多分布在资源较贫乏的山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半山客”与“福佬人”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