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9)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2)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9)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2)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8)
2013(1274)
2011(1279)
2010(1108)
2009(694)
2007(354)
2002(48)
2000(55)
1997(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6)
梅州日报(17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1)
赣州晚报(144)
客家(113)
歌海(22)
创作评谭(18)
食品与生活(11)
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中国广告学刊(1)
“走进客家社会:2009年梅州田野调查实作研习营”活动纪实
作者:冷剑波 陈汉元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田野调查  梅州  研习  广东省人民政府  台湾大学  博士研究生  联合大学 
描述:余位本科生和部分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处长、副秘书长黄梅良同志也专程从广州赶到梅州,出席了欢迎晚宴。
否定政府/重建村莊:中國大陸梅縣客家地區自發社區組識的形成
作者:古學斌  期号:第66期 来源:臺灣社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區發展  社會資本  自發組織  基層政治 
描述:方政治權力能夠取代當年毛澤東時期公社運動所展現的地方組織力及管理力。古村不再像早期人類學者所言那般的中國南方村落了。村子裡沒有特定的世家大族足以掌控地方領導核心,沒有集體資產能做為村民的共同經濟收入,沒有地方富豪能透過貸款或壟斷控制當地的交易或農業生產,以至沒有任何長老和/或財閥能支配集體生產。那時候,村民對村中的公共事務表現得漠不關心。 1995年,我再度造訪古村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本是紊亂的村落變得井井有條。那些曾經嚷著事不關己的村民都顯得活躍起來,經常關注村子的發展。他們竟會興奮地告訴我,他們要成立祠堂委員會,他們要重建古村。時至今天,古村祠堂委員會的成立已成為當地社區的重要力量。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扮演了重大的角色。同時,它亦成為了村民的集體象徵。特別是跟地方政府交涉各種事務之時,它更加是村中的一股重大的政治勢力。 究竟傳統文化包括宗族、宗教、習俗等在社區發動和組織的過程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村民自我認同的重構在近代中國農村地方政治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社區發展如何借用農村的傳統文化網絡和資源呢?古村的例子對我們這群在農村搞社區發展的學者又有甚麼的啓迪和借鑑作用呢?本文將重點探討古村自發組織形成的歷程,尋索宗族、自發組織、與社區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村民自發組織在中國農村基層政治的意涵。
论河洛文化的根性特徵及客家文化的根性精神
作者:廖开顺  期号:第244期 来源:历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河洛文化的根性特徵及客家文化的根性精神
略论考古材料在客家研究中的运用:以杨豪教授新著《秦人汉人客
作者:胡锐韬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客家人  考古材料  历史学方法  汉人  秦人  学科研究方法  学科体系 
描述:学人所推崇;
中华话语空间中的民俗风水:日本冲绳县与中国客家地区的比较研究
作者:河合洋尚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客家地区  冲绳县  中国  话语空间  风水  民俗  中华 
描述:筑1993:92),
第一屆台中縣客家復古連動大會在“東勢”之歷史探源
作者:沈秋宏  期号:第2期 来源: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第一屆台中縣客家復古連動大會在“東勢”之歷史探源
試論戲曲音樂與認知心理學-以客家戲《喜脈風雲》、《大宰門》
作者:蔡振家  期号:第12期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認知心理學  促發效應  同步化  旋律 
描述:感神經系統,速度的突然切換則可強化諷諭效果。(3)「亂彈、採茶兩下鍋」的曲調取材便於形塑不同的角色,而唱腔旋律的細節錘鍊則是表達角色情感的關鍵。
“七界內”的客家意識初探-思考彰化竹塘地區福佬客族群意識之
作者:陳逸君  期号:第12期 来源:研究與動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認同  福佬客  族群意識  文化變遷 
描述:遷的因素與過程,瞭解他們安身立命的方式與想法,也希望能在此一福佬客風潮中,增進我們對這一群人的具體暸解,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從族群意識的理論架構,來理解在已然模糊的「福」「客」族群邊界中,福佬客如何還能切割出「我群」的獨特性,且形塑出「我群」雖隱晦、但存在之文化特色,我們同時希望能由此進一步論析「福佬客」的意識覺醒或文化復振之於台灣社會與文化的互動進程與特殊意義。
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创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校本课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教师·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创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校本课程
剪斷肚臍帶,要做大人樣:一位客家女性生命處境中的“困”與“
作者:李文玫 丁興祥  期号:第39期 来源:應用心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女性  生命故事    自我轉化 
描述:事。菊子生命的前半段侷困在「沒有文憑而自卑」中,進入婚姻之後,卻「困」在婚姻與家庭關係中,那是環扣著「做人媳婦要認份」規訓與傳承、「與原生家庭無可預期的斷裂關係」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的弱勢」。如此被困住的生命,如何找尋出口?透過收音機的資訊,生命主體認清一定要走出家庭,尋找社群的支持,才有改變的可能性,於是在社群中不斷地敘說與回觀自身的生命,才得以鬆動過往生命經驗的看待,在安置自身中賦予生命不同的看見、在自我轉化的歷程中朝向一種主體性的追尋、以及在個人行動中連結相同處境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