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08)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37)
视频(386)
会议论文(350)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08)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37)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50)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33)
2013(1274)
2012(1313)
2008(566)
2007(356)
2006(181)
2005(81)
2004(125)
2002(4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41)
香港文汇报(225)
澳门日报(121)
客家(113)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5)
東吳外語學報(2)
汉语史学报(2)
聯大學報(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1)
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1)
巫觋崇信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崇信  巫觋  仪式表演  人类生活  人的力量  巫术  自然界  中后期 
描述:巫术由来已久,其主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客家民间称男巫师为“觋公”,女称“觋婆”,粤东梅州的“觋公”系清中后期由福建传人,其活动主要为生者消灾难,祈福,此类巫术称为白巫即吉巫。该巫术至今仍有活动并拥有一定的市场。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教育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师范学院  科技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本科师范院校  优秀企业家  先进单位  领导干部  江西省 
描述:赣南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历史上较早的两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之一,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办学近5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5万多人,其中大多已成为教育和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优秀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学校也因此被社会誉为“客家摇篮最高学府”。[第一段]
试论历史上潮客方言区域的分界
作者:吴榕青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区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分界  历史  三国时期  唐宋时期  潮汕方言  客家方言  分化  闽方言 
描述:李新魁先生认为潮语是从福建的闽方言分化出来的。开始分化的年代是战国至三国时期,第二个进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决定性阶段是唐宋时期,元代是潮汕方言最终形成的时期;他认为客家方言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的,其彻底分化的关键时期是北宋之末及元代初年。[第一段]
闽客方言与“脖子与下巴之间的部位”意义有关的本字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本字  部位  客家话  关系词  闽语  汉语  简称  同源 
描述:一、问题闽语与客家话是地理上相毗邻的两个方言,两者有一部分特有的关系词,可以找到早期汉语的源头,但不见于其他方言(参看严修鸿2001)。本文将讨论的“下巴以下脖子前面(以下简称‘脖子前’)”这个意义的说法,在闽客方言显然是同源的:[第一段]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侨乡  民国时期  大埔县  水客  研究成果  华侨史  分布地区  华南地区  地理环境 
描述:总体形象,而缺乏对各地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似乎整个侨乡是均质的。实际上各个侨乡因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区、潮汕地区与客家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要获得对侨乡社会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除进行乡村的个案研究外,别无他途。[第一段]
江西兴国数百旧祠堂发挥新功能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城市规划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功能  祠堂  江西兴国  兴国县  发挥  乡村学校  聚居地  客家人  文化建筑  新农村建设 
描述:兴国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遍布于乡村大大小小的祠堂有近千座。祠堂,是一个宗族文化建筑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以祭祀为主要功能的祠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功用,甚至出现了杂草丛生、残垣断壁的景象。兴国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梅州看山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客家人  山神  欣欣向荣  形象化  徐悲鸿  火车站  九歌  客家先民  水库 
描述:坐片刻,观飞瀑流云,听林壑松涛,透过竹林,可以看到石壁上有客家名人宋湘的题字:"灵镇山河"。这里的三山国王骑着老虎,昂着头,并排前行,形象独特。我觉得这更近于真实。屈原《九歌》里的山神,经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化,成为一个美丽的裸体少女,骑在虎背上,显得过于理想
浅谈竹板歌的传入、传承和发展
作者:胡希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民间曲艺  梅州市  梅江区  竹板歌 
描述:“竹板歌”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属于客家民间曲艺。梅州市的曲艺品种不多,竹板歌是主要曲种。竹板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广泛流行于全市,以兴宁、五华最盛,梅县、梅江区、大埔次之,这里,就竹板歌的源流及其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第一段]
岭南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珠江三角洲  古村落  文化内涵  个性特征  地方特色  山水画  古镇 
描述: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古镇和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建设也别出心栽,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第一段]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土楼文化融入教学
作者:江剑锷  期号:第3期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土楼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近年来,我校已成功地挖掘开发地方课程,让土楼文化走进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此为契机,笔者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土楼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