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4)
期刊(157)
视频(58)
学位论文(51)
会议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74)
期刊 (157)
视频 (58)
学位论文 (51)
会议论文 (3)
图书 (3)
按年份分组
2015(58)
2014(207)
2013(76)
2012(111)
2011(114)
2010(89)
2009(30)
2008(37)
2007(10)
2006(7)
按来源分组
嘉应学院学报(10)
广东教育(职教版)(2)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
高校招生(1)
中国青年研究(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教师(1)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1)
黑河学院学报(1)
关于梅州文化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节选)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期号:第S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资源开发  客家文化  区域文化  文化大省  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整合  文化建设  工作重点  梅州市  旅游文化产业 
描述: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部署,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充分发挥"智囊团"和"人才库"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将开展区域文化的调研并提出相关区域文化建设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以区域文化的建设推动全省文化大省建设。
吴“大师”印象记
作者:黄哲真  期号:第12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厦门  长篇小说  大师  客家文学  户口  城市发展  精神文明  雕版  特区建设  文艺事业 
描述:厦门是包容的,特区建设以来,贤能才俊从四面八方奔涌而至,源于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气度。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基础。这里选登的人物特写,着重体现了为厦门的精神文明事业,为厦门文艺事业作出其应有贡献的新厦门人的精神面貌。
东江苏区的革命歌谣
作者:袁小伦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革命文化  苏区  东江  中国共产党  文艺工作者  地理名词  国共合作 
描述:人才缺乏,红军官兵和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低下,苏区文艺工作者采取了适应实际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其中以歌谣最为活跃和深入人心。革命歌谣可以说是东江苏区的通俗文学和流行音乐,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红色歌谣万万千.
福建省永定县金丰中学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教育:中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定县  中学  福建省  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  客家土楼  改革开放 
描述:在闽西红土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在2008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之间,镶嵌着一颗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它就是充满活力、蓬勃向上、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人才摇篮——永定县金丰中学。
清末民初蜀中客家学者钟永定初探
作者:胡传淮 胡云柯  期号:第2期 来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者  钟永定 
描述:蜀北钟氏家族,系客家人,原籍广东省长乐县,清乾隆初年迁蜀,卜居蓬溪县西乡,至近代,人才辈出,著名学者钟永定为其佼佼者。本为对钟永定家世、生平、诗文、著述作了初步探析
在时代浪潮中对客家传统文化的扬弃
作者:严峻  期号:第1期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过程  传统文化心理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客家经济  客家民系  现代经济  客家地区  发展趋势  虚荣心 
描述:客家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筛选、扬弃各种文化面形成的,在当代,应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对客家传统文化进行取舍,最根本的是要抛弃虚荣心、培养务实精神,要通过唱“山”歌,打“侨”牌,开“客”店,做“文”章发展现代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传统与精神对丘逢甲思想的影响
作者:黄永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逢甲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文天祥  爱国爱乡  抗日保台  兴学育才  辛亥革命  台湾  蕉岭县 
描述: 丘逢甲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文福乡员山村(今广东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出生于台湾,是客家人。客家人在近2000年的迁移、定居、开拓、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哺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客家英杰。丘逢甲就是这些客家英杰之
林风眠早期家庭生活对其艺术人生的影响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6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风眠  艺术创作  早期  家庭生活  艺术人生  艺术风格 
描述:艺术的家庭环境培育了林风眠浓厚的绘画兴趣,也形成了他最初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理念。祖父的言传身教让他终生以石匠精神勉励自己,祖父的石匠艺术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写实风格。父亲的文人气质及其教育理念,培养了林风眠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与艺术理念。母亲与家庭的不幸奠定了他艺术人生沉郁的基调。
客家梅州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作者:李存章  期号:第3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华侨  客家  中国同盟会  革命事业  军事干部  革命党人  梅州市  革命活动 
描述: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人们不可忘记梅州籍华侨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本文就客家梅州籍华侨在人力、物力方面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作一概述。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了一所培养军事干部的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创办之初,全校14位学员,客家梅州籍华侨青年便占三位,他们是:李锡青、刘群立、
论中央苏区的客家教育
作者:邬开荷  期号:第6期 来源: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30年代  教学方法  客家地区  教育发展  毛泽东  学龄儿童  教育事业  领导干部  教育体系 
描述: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客家教育兴旺发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推动了红色政权的建设。本文拟初步探讨30年代中央苏区客家教育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与历史作用。
上页 1 2 3 ... 8 9 10 ... 14 15 1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