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
-
作者:赵华富
期号:第6期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迁祖 中原衣冠 一统天下 徽州文化
-
描述:元或多元的文化格局。与客家的始迁祖不同,徽州世家大族的始迁祖是“中原衣冠”,他们征服并同化了当地的山越人,由“客”变“主”,使徽州成为他们的一统天下;在继承中原文化和吸收山越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及其后裔创造了统一的徽州文化。文章重点阐述了徽州中原移民发展的历史特点。
-
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作者:郭一丹 梁音
期号:第2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移民文化 社会 综述 客家文化 四川省 人民政府 香港地区
-
描述:的主题主要有三大板块: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客家移民与客家文化.
-
中原移民与闽西北客家区的形成
-
作者:廖开顺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闽西北 中原移民 三明
-
描述:是汉人移民大量进入闽西北的高峰时期,对闽西北客家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
韩国祭祀活动考察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国民俗 祭祀仪式 儒家文化
-
描述:的消灾保平安功能。
-
外迁型移民迁置与新客家文化:淅川县迁荆移民研究之二
-
作者:陈建林
期号:第2期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迁型移民 客家文化 淅川县 移民迁移 文化型态
-
描述:大规模移民迁居地的主客文化融合,关系到迁居地的长治久安。淅川县移民迁移到荆门已历20多年,与迁居地人民的文化在经历了最初的接角与碰撞之后,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实现了交流与融合,新的文化因素已促使移民迁居区形成了新客家文化型态,是特殊的文化进步现象。
-
清廷四川移民政策的演变--兼论客家迁徙四川问题
-
作者:宋超
期号:第3期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行动基本停止.清朝中后期,为了缓解由于移民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多地是采取防范措施与遣回原籍安置的方法,不再鼓励移民入川了.
-
松元厦村的宗祠建筑与宗族活动
-
作者:张晶晶 罗德胤 霍晓卫
期号:第1期
来源:住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 松元厦 客家 宗祠 宗族活动
-
描述:松元厦是一个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客家古村落,村民1380人,始迁祖陈振能于清乾隆年间自长乐迁来此地。在松元厦村,每个小村都有宗祠并形成系统,村民普遍重视祖诞、祭祖等宗族活动。本文介绍了松元厦村的宗祠建筑以及各类宗祠活动。
-
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蕉岭县新铺镇的初步考察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石窟河道 商贸活动 庙宇 地方社会 蕉岭县 新铺镇 客家地区 水运公司
-
描述:石窟河流域是岭东商贸与移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围绕着水上运输而兴起的墟市经济、商业贸易、庙宇建设、神明崇拜以及移民活动,对当地地方传统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窟河上的航运与商贸活动促使社区宗族、神明信仰等权力文化网络的建设,导致地方传统社会的整合与形成。本文试以蕉岭
-
黄遵宪家乡兴学活动略论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兴学 近代教育
-
描述:该文主要根据《岭东日报》所登载的信息,探讨黄遵宪晚年在家乡的兴学活动。在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后,黄遵宪以其资历和声望,成立办学组织,号召地方发展新式教育,为粤东地方发展新学教育起了示范作用。
-
反思,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走近客家小吃”综合实践活动
-
作者:曾扬明
期号:第9S期
来源:小学青年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评价 学生成长 小吃 客家 催化剂 体验生活 学校
-
描述:根据学校的安排,五一前学校要举行一次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春游、野炊)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我班的活动取得更大的成功,我预先进行了一次“走近客家小吃”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
上页
1
2
3
...
7
8
9
...
74
75
7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