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理念 理清思路努力开创赣州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求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宣传思想工作 创新理念 赣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工作部署 大文化
-
描述: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市场培育、有限政府与无形文化市场等“十个关系”,坚持抓对接、抓规划、抓制度、抓项目、抓投入、抓阵地、抓活动、抓突破、抓特色、抓人才、抓改革等“十一个抓”,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政策规定、产业建设和宣传方式、基础设施、宣传能力等“八个方面”率先与“长珠闽”地区实现“对接”,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目前,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武装更加扎实。通过研讨班、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创办市民社会科学讲堂,其经验在全国第十次社会科学普及会...
-
远眺高考那座庙堂
-
作者:刘原
期号:第23期
来源:南都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独唱团2》写过稿,那稿子随夭折的杂志一起石沉大海,所以我让韩寒拿一篇作文赔我的稿子,韩寒很客气地发了条短信,说刚拒绝了沪上报纸的作文约稿,不好另外破例,下次再写。我曾跟木子美同处南方报业大院,虽然她在微博上宣称对我不来电—这让我沮丧,看来客家人和客家人之间有抗体,但好歹也在一家杂志的专栏版上毗邻多年,无奈还是没用,正在北方某个小镇隐居的木子美幽幽地说:她要忙着喂家里两只刚出生的猫仔,没空写稿。 为了寻找两篇作文,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跋涉。除了余秋雨和王兆山之外,我几乎找遍了所有会写字的名人。郑渊洁关机,郭敬明不接我电话,白岩松接了但是很温和很坚定地拒绝了。李承鹏倒答应写,后来又说正带儿子在训练网球,没时间写了,我悲愤地问李大眼:李娜拿了法网冠军你就让儿子练网球,日后中国的花样游泳拿了世界冠军,莫非你也要叫你儿子夹住鼻子潜入深水,探出一条毛茸茸的大腿? 我向隅而泣。
-
玉兰
-
作者:彤子
期号:第2期
来源:威海卫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因,这几年来,我都未去看望过她。母亲说,人老了,就叨念着有人记得。于是,我便提了两罐营养品,敲响了客家婶的家门。只有客家婶一个人在家,她见到我,可欢喜了,满身的肉都抖动起来,连连说:“玉丫啊!回来啦?这长得更圆润了啊!更标致了啦!”我进得屋里去,坐下寒暄了几句,话题很快就扯到客家婶的本行上了。 客家婶说,叹,是一门心学,没心的人是学不来的。说着,客家婶便拉开嗓门“叹”了起来:“娘啊!你到西天极乐去啊呀!朝早起身水清凉啊呀!牙膏要用黑妹牌啊呢!洗完就去思乡阁啊呀!一盅两件好好味啊呀!食完无使耕田地啊呢!返去屋叫伯婆同婶母啊呀!一围麻将八只脚啊呀!摸到红中就食糊啊呢……”叹词在字面上,本是很和谐美好的生活情景,但在客家婶的口里唱出来,却响亮悠长,哀怨缠绵。我听得非常仔细,才听得这些曲里扭拐的“叹”腔,唱的是什么词意。
-
广州,一座包容的城市
-
作者:叶曙明
期号:第11期
来源:共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艳羡的心理,不像对广州的争议,到现在还在争它有没有文化,吃东西的习俗是不是很野蛮,广州人说的是不是“鸟语”,是不是排外等等,翻来覆去,还是2000年前汉武帝时代的话题。 其实,广州从来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从南越国到现在,它一直是个包容度极高的城市,在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历史上,广州一直为北方逃避战乱的百姓、流放戍边的罪犯、失宠被贬的官员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从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族群的族谱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太邱世泽、颍水家声”之类的渊源。 仿佛那些浪迹天涯的人,一踏上广州这片神奇土地,也忽然萌生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念头,而不想再流浪了。任嚣、赵佗都是从北方来了就不想走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中,有10家祖籍福建,他们的祖上在来广州之前,也不过是碌碌庸流,但一到广州,便如飞龙在天,鱼跃大海,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
讲述 客家草本经
-
作者:叶炳昌
期号:第11期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 我的童年孱弱,病痛不少。从记事起到二十一岁步入军营,除去见识过几次青霉素针剂并留下“恐针症”外,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慈家,懂得许多中草药。我们兄妹六人在成家立业之前,即便在襁褓之中,头痛发烧跌打损伤都由母亲觅中草药“搞掂”。当年如此这般,实出无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偌大家庭,没钱去医院求治。 前年回乡省亲,父母兄妹儿孙一堂叙旧聊天,慈母说起一则佚事:一次,我随母上山砍柴,突然全身发冷抽蓄,倒地呻吟。
-
台湾古玩市场
-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荫下集结成市。除了翡翠、玉器,更多的是文物杂项以及五花八门的“出土文物”。当然,这里物品混杂,摊商老板亦来自五湖四海,除了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福州话也通行于此,所携货品包括各个朝代的青铜、瓷器、石雕佛像
-
迁徙之痛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杂文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北宋末年和清初明末的人口大迁徙,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南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能人倒是常在各国流窜,希冀把文武艺货卖国君家。按现在的话说,是人才流动。卫国人吴起,先后在鲁、魏、楚统领军队,战功卓著;卫国人商鞅使秦国强盛,为秦灭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家在周王室属地的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推销合纵抗秦之术,佩六国相印;楚国人李斯位及秦相,一纸《谏逐客令》千古传颂。 还是这个商鞅,在秦国推行“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老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些愚昧迟钝以及扰乱农事的百姓,没有其他谋生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种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发生大饥荒,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曾下达“民无得擅徙”的命令,将试图外出逃荒要饭的老百姓截回。 之后,除了60年代因重工业战备迁移而举家搬到“大三线小三线”的大量工人,除了“文革”后期上山下乡的1600多万知识青年,绝大多数中国百姓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做一颗“螺丝钉”。
-
“海峡同心圆 两岸齐腾飞”征文大赛参考题目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快乐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珍藏的“台湾”(邮票、明信片、照片、故事……) 23 台湾也有中山路/故宫等 24 参观名人故居 25 遭遇繁体字 26 好听的闽南语/客家话 27 仿写余光中《乡愁》,题目自拟。
-
关西老茶厂见证台湾红茶辉煌
-
作者:天德亮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峡茶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大量外汇的“模范生”,外销出口量曾高达7000公吨,成了当时最为火红的外销主力商品。然而曾几何时,由于农村劳力缺乏、工资高涨,台湾红茶由炫灿逐渐归为平淡,至上世纪90年代甚至从出口最多的茶类转变为进口最多的茶类,令人不胜唏嘘。 话说北台湾的新竹县关西镇,不仅是全台排名第一的“长寿之乡”,80岁以上人口长年维持在千人以上,百岁人与90岁以上的老人家也将近260人。这里是早年台湾茶外销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产制重镇,勤劳俭朴的客家人在气候湿暖的关西红土上种植茶叶,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惜上世纪80年代以后,茶园从4300公顷大幅萎缩至今日的200公顷,原本茶香飘摇的丘陵几乎被大型主题乐园或高尔夫球场所鲸吞,茶厂也从35家骤减至6家。 所幸今天关西仍保留了两家已有75年历史的老茶厂,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与环境的变迁中,逐渐转型为兼具茶叶产制与观光休闲的文化产业,见证台湾茶叶外销曾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