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48)
期刊(813)
图书(139)
学位论文(127)
视频(58)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48)
期刊 (813)
图书 (139)
学位论文 (127)
视频 (58)
会议论文 (14)
按年份分组
2015(60)
2014(1058)
2013(237)
2012(238)
2011(252)
2010(228)
2008(102)
2007(54)
2005(12)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
方言(22)
中国语文(7)
江西社会科学(3)
创作评谭(2)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1)
华章(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东南传播(1)
创新理念 理清思路努力开创赣州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求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宣传思想工作  创新理念  赣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工作部署  大文化 
描述: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市场培育、有限政府与无形文化市场等“十个关系”,坚持抓对接、抓规划、抓制度、抓项目、抓投入、抓阵地、抓活动、抓突破、抓特色、抓人才、抓改革等“十一个抓”,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政策规定、产业建设和宣传方式、基础设施、宣传能力等“八个方面”率先与“长珠闽”地区实现“对接”,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目前,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武装更加扎实。通过研讨班、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创办市民社会科学讲堂,其经验在全国第十次社会科学普及会...
远眺高考那座庙堂
作者:刘原  期号:第23期 来源:南都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独唱团2》写过稿,那稿子随夭折的杂志一起石沉大海,所以我让韩寒拿一篇作文赔我的稿子,韩寒很客气地发了条短信,说刚拒绝了沪上报纸的作文约稿,不好另外破例,下次再写。我曾跟木子美同处南方报业大院,虽然她在微博上宣称对我不来电—这让我沮丧,看来客家人和客家人之间有抗体,但好歹也在一家杂志的专栏版上毗邻多年,无奈还是没用,正在北方某个小镇隐居的木子美幽幽地说:她要忙着喂家里两只刚出生的猫仔,没空写稿。 为了寻找两篇作文,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跋涉。除了余秋雨和王兆山之外,我几乎找遍了所有会写字的名人。郑渊洁关机,郭敬明不接我电话,白岩松接了但是很温和很坚定地拒绝了。李承鹏倒答应写,后来又说正带儿子在训练网球,没时间写了,我悲愤地问李大眼:李娜拿了法网冠军你就让儿子练网球,日后中国的花样游泳拿了世界冠军,莫非你也要叫你儿子夹住鼻子潜入深水,探出一条毛茸茸的大腿? 我向隅而泣。
玉兰
作者:彤子  期号:第2期 来源:威海卫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因,这几年来,我都未去看望过她。母亲说,人老了,就叨念着有人记得。于是,我便提了两罐营养品,敲响了客家婶的家门。只有客家婶一个人在家,她见到我,可欢喜了,满身的肉都抖动起来,连连说:“玉丫啊!回来啦?这长得更圆润了啊!更标致了啦!”我进得屋里去,坐下寒暄了几句,话题很快就扯到客家婶的本行上了。 客家婶说,叹,是一门心学,没心的人是学不来的。说着,客家婶便拉开嗓门“叹”了起来:“娘啊!你到西天极乐去啊呀!朝早起身水清凉啊呀!牙膏要用黑妹牌啊呢!洗完就去思乡阁啊呀!一盅两件好好味啊呀!食完无使耕田地啊呢!返去屋叫伯婆同婶母啊呀!一围麻将八只脚啊呀!摸到红中就食糊啊呢……”叹词在字面上,本是很和谐美好的生活情景,但在客家婶的口里唱出来,却响亮悠长,哀怨缠绵。我听得非常仔细,才听得这些曲里扭拐的“叹”腔,唱的是什么词意。
广州,一座包容的城市
作者:叶曙明  期号:第11期 来源:共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艳羡的心理,不像对广州的争议,到现在还在争它有没有文化,吃东西的习俗是不是很野蛮,广州人说的是不是“鸟语”,是不是排外等等,翻来覆去,还是2000年前汉武帝时代的话题。 其实,广州从来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从南越国到现在,它一直是个包容度极高的城市,在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历史上,广州一直为北方逃避战乱的百姓、流放戍边的罪犯、失宠被贬的官员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从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族群的族谱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太邱世泽、颍水家声”之类的渊源。 仿佛那些浪迹天涯的人,一踏上广州这片神奇土地,也忽然萌生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念头,而不想再流浪了。任嚣、赵佗都是从北方来了就不想走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中,有10家祖籍福建,他们的祖上在来广州之前,也不过是碌碌庸流,但一到广州,便如飞龙在天,鱼跃大海,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讲述 客家草本经
作者:叶炳昌  期号:第11期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 我的童年孱弱,病痛不少。从记事起到二十一岁步入军营,除去见识过几次青霉素针剂并留下“恐针症”外,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慈家,懂得许多中草药。我们兄妹六人在成家立业之前,即便在襁褓之中,头痛发烧跌打损伤都由母亲觅中草药“搞掂”。当年如此这般,实出无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偌大家庭,没钱去医院求治。 前年回乡省亲,父母兄妹儿孙一堂叙旧聊天,慈母说起一则佚事:一次,我随母上山砍柴,突然全身发冷抽蓄,倒地呻吟。
台湾古玩市场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荫下集结成市。除了翡翠、玉器,更多的是文物杂项以及五花八门的“出土文物”。当然,这里物品混杂,摊商老板亦来自五湖四海,除了闽南,广东、潮州、福州也通行于此,所携货品包括各个朝代的青铜、瓷器、石雕佛像
迁徙之痛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杂文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北宋末年和清初明末的人口大迁徙,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南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能人倒是常在各国流窜,希冀把文武艺货卖国君家。按现在的话说,是人才流动。卫国人吴起,先后在鲁、魏、楚统领军队,战功卓著;卫国人商鞅使秦国强盛,为秦灭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家在周王室属地的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推销合纵抗秦之术,佩六国相印;楚国人李斯位及秦相,一纸《谏逐客令》千古传颂。 还是这个商鞅,在秦国推行“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老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些愚昧迟钝以及扰乱农事的百姓,没有其他谋生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种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发生大饥荒,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曾下达“民无得擅徙”的命令,将试图外出逃荒要饭的老百姓截回。 之后,除了60年代因重工业战备迁移而举家搬到“大三线小三线”的大量工人,除了“文革”后期上山下乡的1600多万知识青年,绝大多数中国百姓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做一颗“螺丝钉”。
“海峡同心圆 两岸齐腾飞”征文大赛参考题目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快乐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珍藏的“台湾”(邮票、明信片、照片、故事……) 23 台湾也有中山路/故宫等 24 参观名人故居 25 遭遇繁体字 26 好听的闽南语/客家 27 仿写余光中《乡愁》,题目自拟。
关西老茶厂见证台湾红茶辉煌
作者:天德亮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峡茶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量外汇的“模范生”,外销出口量曾高达7000公吨,成了当时最为火红的外销主力商品。然而曾几何时,由于农村劳力缺乏、工资高涨,台湾红茶由炫灿逐渐归为平淡,至上世纪90年代甚至从出口最多的茶类转变为进口最多的茶类,令人不胜唏嘘。 话说北台湾的新竹县关西镇,不仅是全台排名第一的“长寿之乡”,80岁以上人口长年维持在千人以上,百岁人与90岁以上的老人家也将近260人。这里是早年台湾茶外销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产制重镇,勤劳俭朴的客家人在气候湿暖的关西红土上种植茶叶,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惜上世纪80年代以后,茶园从4300公顷大幅萎缩至今日的200公顷,原本茶香飘摇的丘陵几乎被大型主题乐园或高尔夫球场所鲸吞,茶厂也从35家骤减至6家。 所幸今天关西仍保留了两家已有75年历史的老茶厂,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与环境的变迁中,逐渐转型为兼具茶叶产制与观光休闲的文化产业,见证台湾茶叶外销曾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