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客家族谱收藏初探
-
作者:王桂芳
期号:第1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客家族谱 收藏业务
-
描述:家人重视归宗认祖,重视人文教化,强调汉族正统,他们以族谱来强化祖宗观念,影响并教育后一代子孙.客家人重视族谱,可以说,客家族谱是客家人自觉维护民族尊严的反映,在客家人的世俗生活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探寻赣南客家山歌特征
-
作者:张龙 虢雯龙
期号:第2期
来源:音乐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高 调式调性 节奏特征
-
描述:在我国的民间曲艺中,赣南客家山歌是一支源远流长的独特体系。了解客家的厚重人文内涵及其在人民精神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对研究赣州地区的客家文化,客家语言,和客家人的精神情操;唤起人们对这一频临消亡的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
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作者:郭新志
期号:第2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梅州 客家文化 客家风情
-
描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梅州市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着独特的客家风情,成为文化旅游特色区内的一道靓丽人文风景.合理地运用、开发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而且能够充实梅州文化旅游内涵,增添梅州文化旅游的魅力.
-
传统村落视野下小姓弱房的生存形态: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
-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2期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 小姓弱房 闽西 武北
-
描述:弱房在村落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通过这一研究,作者认为,小姓弱房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这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其相对特殊的生存模式,而这些相对特殊的生存模式又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社会心理和人文性格
-
从族际关系变迁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以西湖溪流域聚落为
-
作者:黄丽生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苗栗 西湖溪流域 客家宗族 族际关系
-
描述:,少部分留下定居并且融入当地村落活动而逐渐客家化。说明光复后的外省人与客家宗族之间,呈现出“离散与聚合”对比鲜明的族际关系,反映宗族社会对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强大优势与稳定地位。
-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
-
作者:韦春媛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教育A(小教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视和合理利用.因此为了承传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是地方和学校的音乐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贺州特色的音乐课堂资源,笔者尝试
-
白衣天使的摇篮:河源市卫生学校办学纪实
-
作者:朱守锂 梅刚
期号:第12期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卫生学校 白衣天使 河源市 办学纪实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广东省人民政府 卫生技术人才
-
描述:落在东江上游河畔、河源市素有“文化之乡”之称的龙川县城老隆镇。学校秉承着河源客家的人文传统,孕育着教育改革的时代锋芒,以“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大力
-
开创明天——江西省赣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赣州市是江西的南大门,辖19个县市区。这里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之称,今又有稀土王国和全国最大脐橙产区的美誉;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发源地;章贡区被称为宋城博物馆;瑞金市
-
“入世”对梅州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以工农业为例
-
作者:刘庆琴 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经济发展 中国 农业 人文优势 侨乡 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及对策 机遇和挑战 “入世”
-
描述:关于梅州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往学界进行了一些探讨,大家都意识到到梅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大家认为梅州具有发展经济的丰富资源、人文优势和侨乡优势,另一方面梅州又存在观念落后、交通不便和小农意识思想浓厚的缺陷。本文主要从工农业方面探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梅州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客家建筑文化奇葩——宣和乡培田村明清建筑群
-
作者:龚祖灿 黄春树
期号:第3期
来源:闽西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宣和乡 培田村 明清时期 建筑群 建筑文化 客家 中国 福建
-
描述: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千余人的小村庄在明清时期先后修建的村庄建筑,诸如宗庙、礼坛、碑坊、书院、“九厅十八井”宅第等形成的明清风格建筑群,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该建筑群以其独到的构思,精致的建筑,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