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客家文化节在深圳开幕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节 深圳 现代都市 岭南文化 广东省 晚会 广府
-
描述:本刊讯 2011年12月16日,第六届客家文化节于深圳开幕。本届文化节以创新为主题,在向现代都市人群展现时尚而动感的客家山歌流行风的同时,还将广府、客家和潮汕三种岭南文化的精华荟萃于一台晚会,这在广东省同类型晚会中尚属首次。
-
六角英治产褥热
-
作者:相鲁闽 翁翠萍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后发热 产褥 妇幼保健 外感风寒 一年生草本植物 龙岩市 清热解毒 福建西部 客家地区 爵床科
-
描述:暂无
-
中国八大菜系之六:闽菜
-
作者:伊俊
期号:第12期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另一特色是善于用红糖作配料,具有防变质、去腥、增香、生味、调色作用。闽南菜以厦门为代表,同样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作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茶酱、芥末酱等调料。闽西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以客家菜为主体,多以山区特有的奇味异品作原料,有浓厚山乡色彩。闽菜以炸、熘、焖、炒、炖、蒸为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刀工精妙,入趣于味,汤菜居多,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福建小吃点心另有一功,它取材于沿海浅滩的各式海产品,配以特色调味而成,堪称美味。 著名的闽菜有佛跳墙、雪花鸡、八宝鲟饭、太极明虾等。 闽菜的其他著名风味菜点有: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焖鸭块、七星鱼丸、糟醉鸡、煎糟鳗鱼、半月沉江、燕皮馄饨、福州线面、蚝仔煎等等。
-
馬英九的六大票倉分析
-
作者:張友驊
期号:第12期
来源:台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黨在該區域至少勝民進黨40~50萬票,差距最大一次係2008年大選,國民黨狂勝100萬票。然而經縣市長與五都之役,國民黨票源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呈下滑趨勢,游離票的損耗更嚴重。在蔡英文全力經營該選區的情況下,國民黨選票流失明顯,雙方差距已減縮至30多萬票,若國民黨不能固守北北基宜票源,想要以北補南「勝選」,將有實質困難。 過北北基宜南下,就是桃竹苗等客家人集聚區域。該區域長期以來都是國民黨鐵票區。國民黨領先民進黨票數在30~35萬票。然而隨宋楚瑜在客家區域經營,及地方派系對馬不滿,兼以蔡英文是客籍女子,使桃竹苗選情呈逆轉趨勢。2008年馬於此區域狂勝65萬票的榮景似乎不再,目前僅小幅領先15萬票上下,暗示馬若不能平撫地方派系,及投下大筆資金開發在地經濟,馬狂勝的歷史不會重演。
-
走近中国六大最美民居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民居 中国 客家土楼 永定县 福建省 南靖县 华安县
-
描述: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武夷山的土楼等。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
-
认识客家人(之六)
-
作者:时刻
期号:第5期
来源:侨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着,并执着地传承着自己的血脉和文化。
-
乡村旅游·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梅州雁南飞茶田度
-
作者:谢莉 刘昭云
期号:第12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客家文化
-
描述:村旅游资源,在梅州开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梅州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
作者:俞万源 冯亚芬 梁锦梅
期号:第7期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客家文化旅游 开发策略
-
描述:略、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环境策略、管理策略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产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
-
论赣西北客家佛教道士的度亡蘸-以江西万载高城乡村佛教道士度
-
作者:杨永俊
期号:第12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西北客家 度亡蘸 普庵 佛教道士
-
描述:佛教道士通过度亡蘸来谋生,也同时通过它来传承客家民俗文化。
-
客家人重视文教一说探讨:以台湾六堆地区为例
-
作者:吴炀和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台湾地区 集体潜意识 环境因素 教育 凤山县 统治
-
描述:客家人向以重视教育自豪,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理由除中原衣冠贵族的集体潜意识外,应有其实际上求生存的理由。清朝统治时期六堆客家人在举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台湾南部时属凤山县且人数众多的闽南人。本文即在探讨清统治时期,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初步探讨清时期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