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高校对口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与心理需求:以嘉应学院、台湾美
-
作者:王金道
期号:第9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岸 客家文化 高校 交流 合作
-
描述:教育的专业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已成为无可避免的大趋势,世界各地均致力于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以嘉应学院、台湾美和技术学院为例,就两岸高校深层次的对口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合作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海峡两岸高校深入合作,既符合高校发展的基本特质,又满足了两岸人民骨肉感情交流的需求。
-
浅论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
作者:宁娟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人 闽粤赣 中原地区 原住民 客家先民 生活方式 文化形态 风俗习惯
-
描述:客家人是从中原南迁的汉民与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原住民相融合的后裔,他们仍然保持着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承继了中原文化的传统。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其文化属性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中原文化有着根性的特质,亦是客家文化的源头
-
解读客家山歌对客家人性格特征的反映
-
作者:熊茵
期号:第5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崇文重教 崇尚自由 不忘根本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累的歌曲。它标示着客家人几千年来形成的内在人格特质。本文通过分析歌词来探索客家人的个性特色,即崇文重教、崇尚自由、不忘根本。
-
表述下的呈现:客家研究的身份内核:兼论客家研究发展
-
作者:杨丽娟
期号:第3期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述 身份 客家研究 客家学
-
描述:日益兴盛的客家研究集中在源流、语言、文化事象和文化特质四方面,而"身份认同"作为一条贯穿于这四大研究重点的内核逐渐显现。导致身份内核这一研究表述越来越清晰的动力是客家学与客家实践的紧密结合:方法的转向、地域的均衡化、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以及实践中"新客家运动"的兴起与推广。
-
浅析客家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文化:以梅州客家武术、足球文化
-
作者:蔡玉燕 孙淑伟
期号:第17期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休闲体育 体育文化
-
描述:客家文化是客家地域休闲体育生存的基本土壤,对休闲体育的产生、发展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古中原文化、移民文化、多元文化、山区文化所体现的是客家文化的属性,客家文化的特质渗透在休闲体育的方方面面,文中从客家武术文化、足球文化等具体休闲体育文化阐述了这种影响和关联。
-
近十余年来我国客家围龙屋研究综述
-
作者:贺小利 甘萌雨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围龙屋 研究综述
-
描述: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特质的重要实物载体,向为学界所关注。就近十年来客家围龙屋的国内研究成果很丰富,围龙屋有独特造型与丰富内涵,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多学科研究。
-
浅论数字在客家文化重构中的作用
-
作者:谢志勇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国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字 客家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数字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字。本文从数字的角度对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
瘠地出硬汉 客家人
-
作者:杨孟瑜 杨文卿
期号:第82期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人,硬颈人。中国历史上迁徒最频繁的族?,近代华人世界领导者的血缘,台湾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在桃竹苗,坚韧的客家劳工耿耿撑住基础工业;在东部,勤劳的客家移民使台湾进入大规模开垦;在高?,纯朴厚实的客家子弟保守住台湾最後的香格里拉。今天看客家,他们的特质和坚持,己汩汩渗入台湾的生命力中。
-
中国圆形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
作者:徐懿睿 钟兆荣
期号:第4期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圆形建筑 建筑设计 文化内涵
-
描述:在中国,圆形建筑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从闽南的客家土楼民居的格局,到皇家礼制建筑的天坛的气势,甚至还包括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风格,都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中国文化中圆形的精神内涵。
-
超越儒道互补:开拓创生的文化品格:程贤章长篇小说《围龙》启
-
作者:傅金艳 章晓琴
期号:第1期
来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旋律 文化品格 客家
-
描述:本文从程贤章的长篇小说着手,以人为本,由客家人开拓创生的文化品格揭示今天广东文化、经济崛起的文化底蕴。文章指出,广东文学创作的内在精神与整个大陆主流意识形成的内在精神-脉相承:超越儒道互补,勇于开拓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