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上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作者:赖继秋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突出“工业兴县、就业富民”,着力扶持发展“2+3”产业,突出发展铜产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新
-
客家地区民间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及实践方法
-
作者:张海华 肖俊
期号:第30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民间文化 高校美术教育整合 文化创意产业
-
描述:客家地区民间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意义、可行性以及方法是本文主要探研的问题。两者整合有利于帮助优秀的客家民间文化培养传人,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创意型人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民间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素质教育。
-
试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以“世界客都”梅州为例
-
作者:邱国锋 谢莉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文化 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
-
描述:,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
白肉慈姑引种表现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
作者:周雪霞 王日芳 林子良
期号:第12期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肉慈姑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
描述:益良好,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特色蔬菜资源,更好地总结种植经验,引导博罗县特色蔬菜产业种植有序发展,推动慈姑规范化高产种植,博罗县农技推广部门总结出一套慈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通过试种、示范、推广,逐步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
依托资源 顺应市场 着力培育宁冈新的经济增长点
-
作者:柳仁义
期号:第11期
来源:地方政府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的经济增长点 顺应市场 系列产品开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保健功能 客家文化 特色产业 支柱产业 绞股蓝 技术要求
-
描述:依托资源顺应市场着力培育宁冈新的经济增长点柳仁义宁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由于受地理区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质量和效益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培植具有本县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主攻“七项”特色产业,着...
-
化“腐朽”为“神奇”
-
作者:丘汉森
期号:第1期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根雕 连城 产业化发展 发展情况 客家 高度重视 人大代表 腐朽 作品
-
描述: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在连城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连城根雕大踏步走向产业化发展新征程,过去被抛弃的竹、藤废根等如今均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客家山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地缘文化赋予房地产新价值:以“客天下”模式为例
-
作者:胡挺 李志玲
期号:第6期
来源:城市开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房地产业 中国房地产市场 文化附加值 文化相融 发展模式 消费者 客家文化 旅游产业 调控政策 旅游开发
-
描述:"客天下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地产与文化相融合,提高地产文化附加值,不仅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还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2011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限购、限价、限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脚步逐渐放慢。
-
台湾硕士张元豪在大山里圆一个青春梦
-
作者:黄启元
期号:第6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长汀县 高山茶园 乌龙茶 后花园 大山 茶叶营销 硕士 客家 种植规模
-
描述:在客家首府长汀县的山区铁长乡,2010年来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台湾"80后",他放弃"宝岛"内安逸的生活,不甘寂寞,前往闽西长汀发展茶叶产业,被传为佳话。铁长乡地处长汀县北部,地处山区,是长汀县的后花园,亦
-
那些不为人熟知的台湾之美
-
作者:敬飞
期号:第8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莺歌陶瓷 特色产业 博物馆 茶叶 游客 自然资源 客家文化 旅游 大陆
-
描述:到台湾旅游,除了大陆游客耳熟能详的阿里山、日月潭、安平古堡等热门景点,还有许多地方,或是具有独特的在地文化,或是具有专门的特色产业,或是拥有多元的自然资源,却不为大陆游客熟识,这次就带领大家走进不一样的台湾,领略台湾的多元之美。
-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作者:谢莉 刘逸岚
期号:第3期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乡村旅游 客家文化 可持续发展
-
描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价值,以开发促保护;将客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突出“客味”和“乡土味”,打造大埔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旅游品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位,促进大埔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