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2006(1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岭南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珠江三角洲  古村落  文化内涵  个性特征  地方特色  山水画  古镇 
描述: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古镇和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建设也别出心栽,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第一段]
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
作者:孙庆彬 庞梅 肖起清  期号:第3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舞蹈  民间信仰  民俗  桂东南 
描述: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安全启动“绿谷”引擎:河源市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
作者:汤宇英 赵彦辉  期号:第7期 来源:广东安全生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源市  安全生产  领导干部  安全启动  引擎  饮用水源地  生态屏障  资源丰富 
描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生发的“绿谷”河源生机勃勃。东江一脉,穿城而过,滔滔江水洽如客家古邑蓄势发展的盛容。在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地处粤东北的河源,因为有着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获得“广东绿谷”的称谓。同时,河源市又有“粤东宝库”之称,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种类多、分布广
试论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江锦华  期号:第7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舞蹈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 
描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落实和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学生教育中,对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被重视,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素质教育起始群体,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的综合能力,本文就舞蹈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并就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被遗忘的客家老街铁山古镇
作者:寒溪夜浣  期号:第11期 来源:城市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没川东,张献忠称雄四川。场迁火烧街,河边场不在……”初识铁山古镇,便源于这样一段唱词。
  铁山古镇,尽管头顶着重庆首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光环,身披巴渝最具特色客家古镇的盛装,手握西南地区最美丽廊檐老街的法宝,沿承大足石刻瑰宝的血脉,却无奈被岁月尘封,成为了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福建汀州城址勘查
作者:王子奇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汀州  客家  城址 
描述:2009年11月,笔者对闽西客家地区进行了田野勘查,汀州城是该区域文献记载较为清楚、遗迹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处城址。该城于唐大历间迁治今地,宋治平间扩城、明末再次扩城,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形态和街道格局也有所改易,体现了汀州城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客家山歌艺术特点分析
作者:李秋玉  期号:第3期 来源:艺术时尚(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调式特征  音乐结构  音乐风格 
描述:客家山歌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民歌之一,纵观客家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考析客家山歌的流传种类,从而展开对客家山歌成因的分析;并以具体歌词为例,说明其文学艺术的特色、音乐特征、旋律特点,从深层次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形态及特征,给予广东客家山歌一个完整的描述。
作为田野之学的客家研究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人独特的生活形态、生活观念及其内部知识系统,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
  客家学圈内的学者大多出身客家,熟悉客家的方言和文化传统,能够用主位的立场理解和叙述一个地方的客家历史与现实。主位研究强调,在研究中要求调查者去习得被调查者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识和世界观,即研究者不受自身文化的束缚,置于被研究者的立场上,去了解、理解和研究问题。否则,观察者在一个陌生的文化模式中,只能看到若干不相关联的因素,而看不到一个整体。它强调能用当地人的观点去努力理解当地人的文化。客家研究者们拥有客家人和客家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可以在充分体验、感悟、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张开学术之翼,尽情翱翔。还有一点最为重要,作为客家人的客家学者,对考察对象饱含深沉的情感,油然生发出独特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客家研究是带有情感的研究,努力呈现客家生活传统的优越性成为众多学者共同的学术追求。强烈的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是推动客家学学术持续前行的根本动力。这也是我对这四篇论文读后感的核心所在。
客家谚语意义构建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作者:戴斯谨  期号:第4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谚语  社会语言学  人文特征 
描述: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批评家影集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博士生导师  影集  美国哈佛大学  当代文学研究  客家文化研究  2010年  跨学科研究 
描述:黄发有(1969一),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批评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子江评论》杂志常务编委。2009—201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致力于跨学科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传媒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客家文化研究等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