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59)
期刊(314)
学位论文(88)
图书(75)
视频(13)
会议论文(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59)
期刊 (314)
学位论文 (88)
图书 (75)
视频 (13)
会议论文 (8)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4)
2014(482)
2013(238)
2012(244)
2011(275)
2010(264)
2009(120)
2008(120)
2007(44)
2006(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5)
南方都市报(80)
南方日报(80)
客家研究辑刊(21)
广播歌选(6)
广东艺术(5)
艺术教育(3)
农业考古(2)
音响世界(2)
人民音乐:评论(1)
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隆重开幕
作者:曾海鹰 凌峰  期号:第85期复刊 来源:梅县侨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隆重开幕
粤歌源流远,云山总是情
作者:粱培炽  期号:第2期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讴  木鱼书  中原文化  南音  珠江三角洲  明末清初  相结合  龙舟  岭南  粤曲 
描述:,珠江三角洲的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粤曲等,都各具特色,在各属地区,深入民间,极是流行。即使是在海外,凡有粤人移民的地方,都有粤歌粤乐的歌声。尤是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和粤曲等歌调,在粤语区中,更是使人难忘!木鱼,自明末清初以来,已极流行,且使人“感泣沾襟”,甚至还招来过封建统治者的大忌,
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赴梅州考察客家文化
作者:黄智福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志机构  梅州市  客家文化  工作机构  主任  省级  客家山歌  办公室 
描述:“叶帅故乡喜洋洋,喜迎方志众首长。唱首山歌祝各位,事业辉煌身健康……”归读公园的和谐塔旁边,一大群人里传出一阵嘹亮的山歌和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广东省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在向全国的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介绍梅州的客家山歌。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
作者:李诠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日据时期  民间文学  方言歌谣 
描述: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和生动活泼的语汇.在此基础上,文人创作的闽南语歌谣以及闽南语流行开始在台湾出现.
嘹亮幽音妙入神
作者:邱少春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叶片  树叶  布依族  男女恋  民族特色  发声感觉  艺术魅力  向上卷曲  振动发声 
描述:尼、高山和汉族客家等地。壮族的墟、苗族的游方和布依族的青年男女恋爱还常以树叶为媒。山区人民常以之来表达喜、怒、哀、乐之情。
文斗旧事
作者:姜秀波  期号:第2期 来源:杉乡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水江  客家  杉木  族群  姜氏  环保  清代早期  族谱  村寨  家谱 
描述:一块块百年碑刻,一首首凄凉古,一个个族群故事,仿佛都在讲述着一个清水江木商部落昨天的故事……
深化感情的艺术手法——谈江西山歌中的“呼唤句”
作者:刘峰  期号:第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江西  演唱者  衬词  风格  客家山歌  思想感情  补充式  信天游  句式 
描述:就比较高亢、嘹亮,而且粗犷有力。平原或丘陵地带的山歌却比较平稳、流畅。无论是
《土楼回响》:客家人的交响乐曲
作者:姜秀红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  乐章  山歌  交响乐  民族化 
描述:艺人的原声山歌演唱和树叶吹奏,在写作技法上巧妙地解决了新与旧、现代与传统、器乐与人声之间的矛盾,赋作品以独特魅力。
民族文化的交流造就刘三姐
作者:覃桂清  期号:第3期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姐  民族文化交流  客家山歌  民歌  广西  汉语  汉族山歌  七言  流传  少数民族 
描述:在我国岭南,刘三姐是传说中最早的祖,一向被尊为山歌的创始人。对于她的出生地和年代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很多地方都在争夺“刘三姐故乡”的美誉。我想她是一个理想化的仙人物,即岭南人民智慧的代表,一切民间
粤东梅州市的说唱音乐:五句板
作者:温萍  期号:第3-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说唱音乐  梅州市  曲艺音乐  艺术形式  艺术特点  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  表现力  音乐形式  客家地区 
描述:会演唱五句板的人,一般来说,不是盲人就是手脚不太方便的残疾人.为了生活,他们四处卖唱,祈求温饱,因此五句板又称为“叫化”、“乞食”.这种艺术形式,是在建国后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有如下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