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54)
期刊(1729)
学位论文(509)
视频(116)
会议论文(52)
图书(30)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54)
期刊 (1729)
学位论文 (509)
视频 (116)
会议论文 (52)
图书 (30)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116)
2014(2105)
2013(681)
2012(648)
2011(631)
2010(520)
2009(249)
2008(244)
2006(82)
1998(3)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8)
嘉应学院学报(65)
客家文博(25)
政协天地(6)
韶关学院学报(6)
中国戏剧(3)
歌海(3)
生态文化(2)
语文学习(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乡情不改 合作双赢——台湾·广东周演绎“丰收之旅”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人民画报(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台湾·广东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此次活动邀请方?协办单位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注意到一个动人的细节——当舞台上客家山歌唱响时,不少台湾客家乡亲沉醉其中,不知不觉地流下眼泪? 广东与台湾都是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两地客家同根同脉?同祖同宗?目前,台湾有400多万客家人,约占全台湾人口的20%,其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的嘉应州(今梅州)和潮州府?黄华华本人就是客家人,这使得广东团的此次到访洋溢着更多的温馨"亲情"? 8月18日下午,黄华华率团抵达85%人口是客家人的新竹县,与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新竹县县长邱镜淳一见面,就用客家话热络地聊了起来?黄华华不禁感慨地说:"千年榕树共条根,天下客家一家亲?" 新竹县新埔镇枋寮褒忠亭义民庙祭拜仪式,是当地客家三大节庆之一,黄华华在邱镜淳的陪同下出席仪式,观赏广东醒狮表演,并与在场的客家乡亲们一道,共同制作麻薯?擂茶?粽子等客家美食? 当晚,在台湾新竹县举办的"好客´台湾·广东周´乡谊晚宴"上,黄华华身穿蓝色客家衫和世界客属总会总会长?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邱镜淳等人一起合唱了在台湾广为流传的客语流行歌曲《客家本色》,将"台湾·广东周"活动"乡情之旅"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我出生在广东梅州,自幼受客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今天在新竹县见到这么多客家乡亲,穿着新竹县县长邱镜淳先生赠送的蓝色客家衫,感受着新竹县客家人的衣着?饮食?住房建筑,与大家说客家话,聊客家情,唱客家歌,做客家美食,感到无比亲切?无比快乐?通过访乡亲,叙乡情,谈合作,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客家同胞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情谊?"对于乡情之旅,黄华华感慨良多? 这份浓浓的乡情也成为粤台双方进一步交流的话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这次"台湾·广东周"活动誉为"探亲之旅"?"黄华华省长的访问很成功,广东来的乡亲说不定这一次会找到许多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他说? 粤台共享"和平红利" 8月22日,在"台湾·广东周"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郭山辉在台湾桃园机场设宴为广东团送行?在宴会上,郭山辉一口气用三个"最"来形容此次"台湾·广东周"活动,即规模最大?最有成效?影响最大? 一周之内,广东共组织了28个代表团,超过1000人赴台交流?粤台两地签署采购和投资合作协议205项,在台采购商品协议总额达70.85亿美元,80%以上是台湾中小企业产品?3家广东企业签订入岛投资协议,金额4086万美元,这是在台湾"立法会"8月17日通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大陆在台湾进行的第一笔投资,具有象征意义? 在科教文卫交流方面,广东文化团体举办了4场大型晚会,成功举办"孙中山与广东"档案图片展览等30多场论坛?展览活动,直接参观?参展?参会的台湾民众达5万多人;粤台两地签订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医疗合作协议?备忘录等115项? 此外,广东还向台湾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赠送亚运会?亚残运会门票11000张;向遭受"八八风灾"的高雄市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赈灾款;组织了9000多名游客到台湾旅游? 在8月22日即将离开台北,结束为期7天的台湾之旅之际,黄华华在诺富特华航桃园饭店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感受美好,收获良多,这是一次难忘的乡情之旅,成果丰硕的合作之旅?" 黄华华将此次活动的成果总结为四个方面,感受到台湾同胞的深厚乡情和亲情,加深了粤台两地的了解和情谊,深化了粤台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坚定了对两岸和平发展?粤台合作发展的信心? "海峡纵使辽阔,也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文化血脉和渴望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我们期待粤台两地经济界?文化界及社会各界的更多朋友参与到粤台各项交流合作中来,尤其热诚欢迎台湾同胞多来广东走走?看看?"黄华华对在场的媒体说道,希望他们将自己的邀请传递给两地的朋友? 编辑 王 麒
洪坑,客家人的诗意田园
作者:陈平  期号:第2期 来源:地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以及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野完美结合、融为一,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闽南客家乡土画卷。 初春的一天,我沿着平静清澈的洪川溪
巧借地域文化 丰富语文教学
作者:刘红艳  期号:第45期 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借梅州客家文化丰富语文教学,可有三种途径。 (一)课前引导。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结构清晰,语言严密而生动,是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好教材。为此,我联想到了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共称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的梅州客家围龙屋。它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传统的屋式,有着奇特的结构和合理的布局。我利用多媒体,安排课前五分钟的艺术欣赏,播放《客家围龙屋》片段,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了解、欣赏客家围龙屋。既有助于课堂气氛的酝酿,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苏州园林》的学习中来;又能通过对比,了解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以此丰富了学生们的建筑方面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
“海峡同心圆 两岸齐腾飞”征文大赛参考题目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快乐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_____台湾传说(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型的民间故事、传说、典故比比皆是,可以从中选取一两则。) 4 我来解释“五缘”(你是怎么理解“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的?) 5 共架彩虹桥,两岸一家亲 6 妈祖在台湾/海西 7 我的_____(亲戚、朋友)在台湾 8 写给台湾亲人的一封信 9 我是客家人/高山族人/畲族人 10 美丽富饶的台湾岛 11 走近让我向往的日月潭/阿里山…… 12 一节介绍台湾_____的课(台湾地理、文化、风景等) 13 一样的传统/习俗 14 家乡特有的习俗 15 请台湾朋友来过节 16 台湾小朋友,你们那有——吗 17 又是_____飘香时(台湾和大陆共有的美食) 18 邮票记载的民俗 19 我喜欢的福建小吃/台湾小吃 20 过大年(我和台湾亲人/朋友过春节) 21 每逢佳节倍思亲 22 我家珍藏的“台湾”(邮票、明信片、照片、故事……) 23 台湾也有中山路/故宫等 24 参观名人故居 25 遭遇繁体字 26 好听的闽南语/客家话 27 仿写余光中《乡愁》,题目自拟。
对话美国驻华使团副团长王晓岷:中美多交流免误读
作者:马欢  期号:第12期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进展和变化? 王晓岷:2012年1月19日,奥巴马总统宣布要让去美国签证的流程更加便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流程的简化便捷让更多的人都去到美国,不管是去旅游、经商或者是学习,有了越多的交流双方的理解就会越多,尤其是跟美国的年轻人的交流。 就中美双方的学习交流来说,很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
敬字亭
作者:薛仁明  期号:第8期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而递减。在三四十岁,则出现了一波陡降。盖因他们受教育时,台湾进入了李登辉时代,已开始完全资本主义化,从此,逐年庸俗化,更逐年物化,于是,年甚一年,但见政客之媚俗、富豪之夸富,以及影视明星之搔首与弄姿;至于人文素养,当然已无关紧要。 人文素养的逐年递减,固然可伤;但是,台湾文化底蕴之流失,才更令人浩叹。人文素养关乎学识,或可量化,或可调查比较。但文化底蕴不然,那是整体文化环境熏染而成,如根深,如柢固,与学识几乎无关。台湾的文化底蕴,本遍在民间各地;若论其中之最,可推客家老妪。 客家人保守,重礼数,讲规矩,老太太尤其如此。她们总是一身静气,许多年来,排山倒海的欧风美雨,浮躁难歇的物欲狂潮,对这些老太太似乎都无有影响。你若到台湾的客家庄去看,其勤劳俭朴,其恪遵礼仪,还有那最紧要的祭祀不辍,几乎如同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寻常光阴,一样有着悠悠人世,一样有着礼乐风景。
深圳第一家印刷厂:“宝文台”的发现及复原
作者:王彤  期号:第3期 来源:卷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持,“宝文台”终于在深圳博物馆复原重现,展现于观众眼前。 一、发现宝文台 2006年4月20日,深圳《晶报》记者致电杨耀林馆长,告知创办“宝文台”的刘东老人要捐赠一批文物给博物馆。杨馆长喜出望外,立即派出有关人员与刘东商谈文物捐赠的具体事宜,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当日下午,我们满怀兴奋地随《深圳市志·印刷工业志》副主编张新华先生等人来到刘东老人位于龙岗区龙平路的家中。在攀谈中,刘东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和“宝文台”的故事和渊源。 困苦的童年 初见老人,感觉他精神矍铄,开朗健谈。他平时说粤语和客家话,普通话也说得不错,令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话语中居然不时掺杂几句地道的英语!老人于1919年生于深圳龙岗田祖上村,经历了近代时期的贫穷落后和战火硝烟。更为不幸的是,在这个客家家庭里,除了排行老二的刘东和五弟刘伦生外,其他三个兄弟都患有一种先天性软骨病,从小下肢弯曲,不能直立——这对本已贫穷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漫步观澜版画村
作者:陈再见  期号:第5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虽然深圳年轻,但观澜却是一个百年古镇,曾号称是珠三角的“小香港”,有观澜河川流而过,水流到达之处,两岸也随之丰饶起来,圩市热闹,货运频繁。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名士路过观澜,大呼“好风水,此处好观澜!”当地人遂以“观澜”名之。 观澜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如今改造成版画基地的牛湖村落,正是陈烟桥小时候嬉笑玩耍过的地方。一个版画家如果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变成了影响中外的版画基地,该是何等的欣慰啊。 一走进版画村,立马就被一种质朴的亲切感围拢,仿佛回到了儿时生活过的、散落在粤东地区的客家风情小村落里,那些斑驳的灰墙、瓦檐、一块脱落的砖块、一把剥离墙体的黄糖混粘的泥土……都在传递着记忆的细节。不过,版画村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客家村庄,从细处看,才发觉它经过了艺术的修葺和包装,显得精致、干净、绿树成荫、格调高雅,而村庄本来具有的生活气息淡化了,艺术的氛围浓郁了起来。
父亲与公路
作者:骆以军  期号:第8期 来源: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去找老师,说我觉得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晚上九点上床睡觉比把每个错字写二十行要重要。没想到这位老师是个气量狭小之人,冷冷回了一句:“那我没办法教你们小说家的孩子。”从此在班上冷淡疏离国峻,二年级时黄春明便让国峻转学,但那时学期还未结束,有一天黄春明便对国峻说:“国峻,我们去环岛旅行好不好?” 于是,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一对父子,公路电影般,道路在眼前不断展开,父亲骑着野狼机车(里程走太远还要在路旁将机箱拆下清理灰渣),儿子紧紧抱着他。他们在客家村落看猪农帮母猪接生,像电影画面,我们似乎看见七岁的小国峻,睁着惊奇、黑白分明的大眼,躲在父亲腰后,看一只一只晶亮湿漉裹着胎衣的小猪崽,从母猪的后胯挨挤着掉出。或是他们在旗山看见遍野香蕉树叶如巨大神鸟集体扇扑翅翼,在台风中狂魔乱舞,也因为遇到台风,他们骑机车顶着漫天银光的大雨,父子披着雨衣,折返北上。
一个台湾客家慰安妇的遭遇
作者:朱德兰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老幺。满妹的祖父继承了祖先的一块地,原本依靠种稻维生,但因儿孙众多,生活陷入困境,而不得不卖掉田地,让子女出外做工。满妹3岁时就被父母送给叔公的儿子当养女。 满妹的养母不能生育,替人采茶,养父没有固定的收入,有时卖伞,有时当媒人,有时打零工。满妹8岁时入关西公学校(台湾人读的小学)读书,台籍老师对学生管教很严,常常体罚不认真念书、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满妹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和养母一起上山采茶。山上的茶园离家很远,走路约需一小时。满妹为了帮忙采茶,影响了学习,常常挨打受罚,只读了两年书就不读了。满妹辍学在家每天跟着养母采茶。 1939年日本为封锁华南,摧垮蒋介石政权和为推展“南进”政策,建立海军、空军作战基地,派遣陆军少将饭田祥次郎率领台湾混成旅团一万余人,担任执行“甲作战”,于2月10日攻占海南岛海口市,并接连占领北部琼山、定安、澄迈、临高、文昌、儋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