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善述围 获封兴宁十大古民居近百袁氏后裔聚首客家大屋善述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各地赶来的袁氏后裔及附近村民聚集在一起,观看送戏下乡的文艺表演。本报记者 谭伟山 摄
历经百年沧桑的客家大屋内,近百袁氏宗亲济济一堂。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此前素未谋面,此次为了同一个目的,从全国各地赶赴聚首。昨日是兴宁袁氏祖居——— 善述围的大日子,市政府正式对其授予“十大古民居”的牌匾。
-
客家下南洋 挥泪第一站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现在,这个岭南古镇正在新城镇规划建
-
浓厚闽南韵味中的客家遗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文化会馆展示台南垦殖史(实物图片展)
台南观光农业产业园区
在谈及客家这个话题时,台南是最少被提及的地方,因为一般人印象中,似乎这里是闽南人的天下,与客家无关,现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客家聚落。据2004年的统计,台南客家只占总人数的6.8%,其中大部分已经
-
探访清代客家豪宅——罗家大屋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江西永丰县龙冈畲族乡,有一个秀丽的小山村——毛兰。近年来,众多文物爱好者纷纷来此,只为目睹清代客家豪宅——罗家大屋。它像一坛深埋了千年的老酒,一旦揭开封盖,醇郁的酒香就会把人陶醉。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毛兰村。举目四望,只见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古称为“福溪”之地。时隐时现的阳光下,偌大的
-
客家祖训传久远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摭拾】
客家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恪守孝道,和邻睦族,坦荡做人,在族中乡间有好名声,除平日的言传身教外,还会想出不少其他方式对后代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围龙屋墙壁屏柱上凿写的家规家训式的文字,就可看出先辈的这种良苦用心。
一座相对完整的围龙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几代人所建成。因此,如何维持生活秩序和宗法
-
梅州客家风情的梦里桃源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平远五指山栈道奇秀险峻。
客天下景点迎天下客。(资料图片)
雁南飞景点绿意盎然。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风光秀丽。(资料图片)
记者许军 彭雪英文/图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曾咏:“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这景致秀美之地,便是以梅花为名的田园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
-
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金湟
据历史记载,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才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定居后,在居室方面,不但创建了集宜居与安全于一体的客家围屋,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祠堂的构筑艺术。从遍布城乡的大小祠堂便可知道,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