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美珍:从丰顺走出来的客家妹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10年2月27日,彭美珍(前排左三)在深圳的全家福,这个大家庭里现在已有8名成员在深从教。本报记者 余海波 摄
1980年在老家的母亲61岁生日时家人合影。三排右一为彭美珍。
1983年7月梅县师范毕业时留影。
1985年冬彭美珍和汪汉民在深圳注册结婚时照片。
1991年7月到星海音乐学
-
新老客家相融惠州 冬至飘起四海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萝卜粄成为惠州市民过冬至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外婆做的饺子真好吃!”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王晓男 姚木森 朱金赞 周楠 摄
今日是冬至,作为新老客家相融的惠州,冬至深受大家重视。今年冬至
-
试论三元区客家源流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黄奕杰
三元区(下简称三元)在商周时属七闽地。七闽地上居住着闽族部落。春秋战国时,北方的越国入闽,建闽越国。闽族和越族融合,成闽越族。闽越国上居住着古代闽越、东越、南越等土著民族。此时三元包含在闽越国之内。中原民族南迁后,当地闽越土著居民一部分与中原民族融合,一部分躲在深山老林里独自生活,保留
-
“我要把老婆孩子接来惠州” 新老客家畅谈惠州荣获“全国文明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朱丽婷 谭 琳 实习生房珊珊
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喜讯传出后,不仅土生土长的惠州本地人深感荣幸,工作和生活在惠州的新客家人也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为惠州迈向更高的文明添砖加瓦。
■ 白领屠纪奎
已把惠州当成第二故乡
“我准备把老婆小孩都接来
-
彈床小丫何雯娜 甜美客家貓女 蹦上奧運舞台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舒婕
北京奧運會第一枚蹦床(港稱「彈床」)金牌18日晚在國家體育館誕生,來自福建龍岩的小姑娘何雯娜以37.80分的成績獲得了全場最高分,實現了中國彈床項目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這位年僅19歲的客家小丫,以她優美的空中舞姿征服了評委,也為自己圓了一個奧運夢。
彈床上的何
-
新客家拍DV推介亚运会“史瑞克”和“房祖名”自组嘻嘻TV制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杨璐的艺名,两人均是生活在广州的新客家人,因原创D V《嘻嘻TV亚运广州游之小洲村》走红网络。
这
-
凉帽带“牵”不动时尚的手? 客家凉帽带和围裙带淡出市场,邓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村民罗桂芳代替视力欠佳的邓英莲演示凉帽带编织技艺。本报见习记者蔡宝春摄
邓英莲79岁,福田区上梅林村居民,因擅长客家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而被推举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17岁时已精通凉帽带编织技术,年轻时编织的凉帽带难以计数;如今她已年近耄耋,视力模糊,无法再做费眼力的手工活,但她仍
-
为构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 我市旅游界赴闽推介交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玉娇通讯员许桂云)天汕高速三明—龙岩—梅州段将于7月份全线贯通,届时,从梅州到福建三明市全程高速只需3个多小时。为构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拓展两地客源市场,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日前
-
香港学生来梅考察交流 了解客家文化盛赞梅州魅力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经过梅州市客乡情旅行社的牵线、协调、组织,6月21日至25日,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酒店服务及旅游系学生一行来梅考察交流,对梅州人文历史、客家民俗风情、特色建筑等大加赞赏。嘉应学院院长邱国锋参加了在该校的活动。
考察团成员先后前往我市各大旅游景点、知名企业、大小酒店、嘉应学院等地参观考察,并在嘉应
-
长汀举行农民文化艺术节 弘扬客家文化 讴歌美好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 陈天长) 10月30日晚,长汀县汀南片第十七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暨河田宗祠文化节在河田火车站广场举行。
长汀县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1993年开始,把全县划为三大片区,各片区每年举办一届以反映农村生活 为主题的农民文化艺术节。今年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分别在庵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