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66)
期刊(866)
学位论文(313)
视频(48)
会议论文(22)
图书(2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66)
期刊 (866)
学位论文 (313)
视频 (48)
会议论文 (22)
图书 (22)
按年份分组
2015(48)
2014(1144)
2013(291)
2012(344)
2011(260)
2010(227)
2009(144)
2008(133)
2006(38)
2001(1)
按来源分组
北京档案(4)
科学与文化(2)
嘉应大学学报(2)
客家(2)
安全与健康(2)
中国西部科技(1)
文化月刊(下旬刊)(1)
市场周刊(1)
歌曲(1)
文化遗产(1)
“绑饭”与佐餐、下饭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绑饭,意指以菜佐餐、下饭。客家人劝客用餐时,“夹菜绑饭”一语常常挂在嘴边,显示出主人的热情与礼貌。但是,这个“绑饭”的叫法往往使人特别好奇,也颇令人费解,这又有何来历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语言避讳习俗谈起。“夹菜”是劝客用餐的常用语,“夹”在客家话有两种读音,其一为“劫”,另一音
“东瓜”与南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丘桂贤 客家人对某些事物的叫法,往往是源于语言避讳,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现再将一些常见的剖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东瓜”是梅县人对南瓜的叫法,此称的来源,说来也简单,“南”音同“男”,因为南瓜笨重,客家话里便有许多把“东瓜”比作愚笨、迟钝的词汇,如笨东瓜、殁东瓜、矮东瓜、东瓜嫲等等。由于
山歌为媒共联乡谊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林琳、通讯员蔡雨珊报道:山歌为媒叙友情、联乡谊,近日,有“龙岗客家山歌王”之称的巫云瑞等山歌爱好者奔赴东莞凤岗,与当地山歌团体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弘扬山歌文化。 在凤岗交流期间,当地的客家山歌团队介绍了发展历史、现状,并对如何更好地把山歌传承下去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要使山歌能唱出
客家地名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漫笔话客]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这是由于客家人是客居地的后来者,反观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地区,多已为其他民系所占有。所以,从中原南来的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实在是由于情境所迫的无奈
客家妹
作者:傅长盛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流行歌手彭月春演唱的“食茶寻荸荠”,热烈而甜美。 徐千舜用客家话演唱的流行歌曲《月光华华》,表情极为清甜生动。 台北客家女歌手们的大方谢幕,引来闽西观众满场掌声。 客家妹,无论是福建、江西,还是广东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淳朴、贤惠、羞涩、柔弱的形象。但是在5月
客家研究与客家元素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肇锦 谈客家文化的保存,最主要的是保留客家的特别元素,也就是说谈客家文化的保存就要聚焦在客家元素的认识。厘清了客家的元素以后,做研究的人就应以这些客家特色为研究主旨,做文化推广的人就应以推广这些客家元素为要务。抓住客家元素直指客家文化核心去研究推广,才不致走错方向浪费客家资源。 而这些特殊
考察蓝塘镇客家文化
作者:曾焕阳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农家生活文化体验之旅,专门考察和调研了河源市的客家姓氏宗祠文化和饮食文化。 考察蓝
桃园客家文化馆见证两岸交流历史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据中评社4月12日报道 位于桃园县龙潭乡的客家文化馆自成立以来,成为许多人追寻与缅怀早期客家人文生活的根源,事实上,客家馆还见证两岸交流历史。两年前上海市长韩正,亲自来此与吴志扬县长一起擂茶,上个月包括福建省三明市长、龙岩市长也相继来访,体会台湾在地的客家风情。 桃园县南区6个
惠州客家文化广场项目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龚 妍)昨日,我市举行惠州客家文化广场项目启动暨白马批发城营业庆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林,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敏,老同志张汝荣、陈幼荣、庄志鹏、易敬典,原广东省电子机械工业厅副厅长李易出席活动。黄新林宣布惠州客家文化广场项目启动。 李敏说,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人文理念,
钟肇政:台湾客家文学巨擘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台岛闻人] 钟肇政,1925年1月20日出生,台湾小说作家,生于日治时期台湾新竹龙潭庄字九座寮(今桃园县龙潭乡),祖籍五华。早年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战后就读台大中文系,曾任东吴大学东语系讲师。后任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湾笔会会长、宝岛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