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东瓜”与南瓜

“东瓜”与南瓜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10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30310

【全文挂接】

【全文】

【俗语正解】

丘桂贤

客家人对某些事物的叫法,往往是源于语言避讳,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现再将一些常见的剖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东瓜”是梅县人对南瓜的叫法,此称的来源,说来也简单,“南”音同“男”,因为南瓜笨重,客家话里便有许多把“东瓜”比作愚笨、迟钝的词汇,如笨东瓜、殁东瓜、矮东瓜、东瓜嫲等等。由于世俗都是重男、尊男,于是人们便把南瓜改称“东瓜”,这是同类词替换的避讳方式。当然,若改称“北瓜”则与地理环境不符,改称“西瓜”也与已有的瓜类相冲突,因此,改称“东瓜”便无歧义了。

“牛眼”亦是许多客家地区对龙眼的叫法,因为尊龙,人们便把龙眼改称“牛眼”。客家话有许多尊龙的词汇,比如龙脉、龙厅、龙神伯公等等。显然,说“吃龙眼”是犯忌的,故把龙眼改称“牛眼”,此亦是同类词替换的避讳方式。

“豆干”是梅县人对豆腐的叫法,而豆腐花才被叫作“豆腐”,至于晒干的豆干则称作“干豆干”或“黄皮豆干”。显然,这些都与传统的大众叫法不同,且形成明显的歧义。豆腐谐音“头富”,因此,豆腐本是吉利之物。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斋菜都少不了豆腐,寓意抢头富;乔迁新居,宴席主菜会有一盘方方块块的豆腐,寓意添砖添富。但是,为何这吉祥的豆腐还要被称作“豆干”呢?原来豆腐的“名声”也有不好的一面,“豆腐一样”“豆腐做个”都比作易破、易碎以及绵烂之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同样喜欢坚实、坚硬的吉利寓意。“干”与“腐”是反义的,于是便把豆腐称作“豆干”,此亦是反义词替代的避讳方式。

客家方言这种富有隐意的奇趣叫法,展示出客家人独特的风俗文化,也反映出人们认识事物的细致一面。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