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年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望春 谢文娟
春节,古代又叫“元旦”,即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早晨。至辛亥革命后,我国采用公历纪年,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客家人叫“过年”。其特征是客家人节源祖风,除旧布新胜火红,猪鱼鸡鸭佳肴备,丰盛酒菜年宴中;年也同,节亦同,槌鱼打料喜炮隆,亲友来到酒当茶,喜庆热闹乐融融;老也同,少亦同,身穿新装
-
客家文化福地休闲度假天堂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五龙客家风情园景色。
打黄元
采茶戏
○李海兰 钟瑜
“世外有桃源,汇庆安居,龙围把盏,良朋佳友身非客;人间称胜地,兰亭垂钓,山水清游,度假休闲此是家。”曾经有人用这句话形容一个地方,那里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生态优美,头顶“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的桂冠,独享“客家文化福地,
-
弹丸之地 浓缩千年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广东客家博物馆昨日正式开馆 彰显客家优秀文化 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我省第一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广东客家博物馆,昨日在梅州建成并隆重开馆迎客。
广东客家博物馆馆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广东客家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为挖掘、传承、推介、光大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
-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1月19日,闽西客家联谊会成立10周年庆 祝活动在龙岩举行。来自台湾的客家乡亲20多 人参加了活动,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世界客 属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为活动题词。的确,闽西 客联会从1995年11月成立起,就树立“台中有 客,客中有台”的理念,自始至终通过打“客家 牌”,不断宣传闽西客家祖地的优势
-
渐行渐远的客家乡村俗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锡凤
新近杀青的一部电影,竟令久居喧嚣城市的我们,霎时想起那渐行渐远的乡村,进而莫名煽动起那愈远愈浓的乡情。这就是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福建首部客家农村题材电影《衍香》。
中学教师魏天启与当地大队书记的女儿黄晓燕要定亲了,于是,这个地处闽西的客家乡村开始沸腾起来,隔壁邻居、乡里乡亲都在
-
石城“过漾”,客家文化奇葩“隐”深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有平特约记者赖於艳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
-
香港乡贤林峰的客家文学情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虽然居住在香港,但对家乡蕉岭却有着深深的情结,不仅经常写到家乡的山水人文,而且经常回到蕉岭,与家乡的文学界人士一起,研究文学,传播信息,推介客家文学,在香港和蕉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两地的文学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他就是香港诗词学会会长、世界蕉岭诗书画人联谊会顾问林峰。
回乡寻找
-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的管理、保护和宣传不遗余力,被人们称为这座百年围楼的“管家”。他就是始兴县隘子镇的退休老人官桂根。
撩开大
-
“两园一基地”:客家文化传播平台
-
作者:曾强翟永鸣凌峰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月16日,第四届“珠江三角洲地区 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将正式在梅州举行。逢此盛会之际,梅州 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项目“两园一基地” 也纷纷接近完工,可在山洽会期间与与会 代表和市民见面。所谓两园一基地是指: 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与东山教育基 地。三大工程分别对客家文化、历史印记
-
《客家春耕》: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王长颉
近日,在江西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中,由兴国县文化馆选送的小戏小品《客家春耕》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11月3日,记者前往兴国,采访了《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探寻该作品幕后的故事。
“赶出来”的好节目
《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之一、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告诉记者,《客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