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50)
期刊(382)
学位论文(97)
图书(25)
会议论文(8)
视频(6)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50)
期刊 (382)
学位论文 (97)
图书 (25)
会议论文 (8)
视频 (6)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17)
2013(192)
2012(209)
2011(226)
2010(213)
2008(75)
2007(30)
2006(19)
2005(7)
2004(3)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171)
其它(112)
嘉应学院学报(11)
客家研究辑刊(9)
装饰(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贵州社会科学(1)
现代企业教育(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嘉应大学学报(1)
贺州黄姚客家民俗文化步行街奠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浓郁地方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吃住行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
台湾竹东客家汤圆节12月10日登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新竹县竹东镇已将汤圆节办成地方重要的特色活动,多年来吸引了大批旅客到竹东旅游。2011“圆满100竹东汤圆节”于12月10-11日在竹东之心登场。活动当天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并有千人搓汤圆、亲子搓汤圆DIY、魔幻杂耍、共唱客谣齐思心、口说艺术、街头艺人表演、金曲歌手演唱等,晚上举行观光
世界客家母亲缘广场已经初具规模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建设中的世界客家母亲缘广场已经初具规模。该广场占地达86亩,投资1.58亿元,该广场展示了客家民系五次迁徒的艰苦创业历史,传承和展示了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是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和文化根基的重要场所,可作为客家人寻根谒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游客和市民观光休闲的旅游景区之一。 记者 王毅
台客家桐花祭20日登场
作者:张燕娟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导报讯 (记者 张燕娟)昨日,导报记者从新竹县政府获悉,一年一度的“新竹县客家桐花祭”活动将于20日在新竹横山乡横山民俗文物馆开幕,活动主打“日赏桐花·夜赏萤”。主办方预计,今年将有大量大陆观光
永定客家恳亲团赴台参访:吴伯雄会见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导报讯(驻台记者王炜)21日晚,福建永定客家恳亲观光团一行80余人,经两岸“小三通”抵达台湾参访。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见永定恳亲观光团一行。 吴伯雄首先回顾了两次回闽寻根祭祖的经历,他表示,在
打造特色景观 宣传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赵超报道:昨日下午,龙岗区政协主席陈少雄率队到布吉街道甘坑社区调研。区领导木塔力甫·阿不都热西提、赵国良、马明高、郎丰生参加调研。 陈少雄一行先后到甘坑新村和甘坑生态文化创意村进行实地
海峡客家 欢乐龙岩 ――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
作者:刘少雄 池佛兴 罗炳崇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是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之后举办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旅游盛会; 这是第一次以海峡客家的名义,由福建省旅游局、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龙岩市旅游局、新罗区人民政府承办,由海峡西岸多家设区市旅游部门和台湾多家旅行 公会协办的旅游节庆活动;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万人
高雄:南台湾客家重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高雄客家文物馆:雕塑再现胼手胝足的垦荒史。(宋健军摄) 高雄客家乡亲演唱客家小调 高雄北邻台南县,东邻台东县,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
两岸客家青年来相会“土楼恋曲”2012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两岸青年男女装扮成新人分发喜糖。 导报记者 黄少毅 摄 又到七夕,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两岸客家青年在人间牵手。昨晚,“土楼恋曲”在永定洪坑庆云楼浪漫上演。来自两岸的200名客家单身青年,以古老的土楼为证,手拉手心连心,共赴这场充满客家文化韵味的倾情之约,将今年的“客家好爱你”海峡两岸七夕
以“六堆”精神凝聚客家族群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堆客家人拥有自己的运动会 六堆义民“忠义祠” 2010年10月9日至16日,梅州市农业交流考察团一行19人,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考察活动。 魏宇文教授在体验客语自学 追溯客家先民的来台历史,最早大约可以推溯到明郑时期,据说他们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