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
期刊(4)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
期刊 (4)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7)
2013(6)
2012(1)
2011(2)
2010(2)
2009(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4)
闽西日报(3)
赣州晚报(2)
南方都市报(2)
梅州日报(2)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
惠州日报(1)
源流(1)
长寿(1)
客家祀神祖位信仰礼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谢文娟 自从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到赣、闽、粤交界地居住后,他们同时也把自己的祖宗随之带到了这里,予以每天早晚拜祀供奉之。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慎终追远,尊祖睦宗的谒祖孝心,表达了客家人子孝孙贤,唯读唯耕的高尚品德。 客家人都会在住房的厅堂正上方墙壁上设一个长方形的“神祖位”(每个
百岁老人穿针引线做女红每天早餐必吃客家黄酒煮鸡蛋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寿星简介:黄招娣,1910年生,100岁。 长寿宝典:每天必喝客家黄酒,早餐吃鸡蛋酒。 每个高寿老人都有自己的长寿宝典,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位喜食客家黄酒的老人——— 黄招娣,她每天早餐都要吃鸡蛋酒,饭后也喜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老人身体硬朗,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100岁的老人还能穿针引线做
看赣南围屋读客家历史(上)
作者:李胜雄郭玉玲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渔仔潭围一隅。郭智勇摄 陈联围屋一隅。温礼明摄 龙南燕翼围。(资料图) 村民在围屋内磨豆腐。蓝玉林摄 编者按: 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坐落着不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堡,它们或沧桑等待、或沉默静守,成为历经岁月的客家人留存在这片土地上极具客家特色的实物载体之一。时间这双神奇的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作者:王漫琪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反围龙 桥溪村里最恢弘的建筑——继善楼 ①继善楼内的装饰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 ②村干部朱新辉致力于桥溪朱氏族谱的修编 ③房子内部装饰精美 ④古色古香的内部结构 ⑤继善楼内的“朱子家训” ⑥103岁的杨云招在世德楼前留影 四合杠方形围 七杠楼 合杠楼 梅州雁洋 桥溪村 文/
邵逸夫在赣州捐建28个教育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04年9月22日晚,邵逸夫在重庆。(资料图) 如今,坐落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逸夫楼”,仍旧担当重任。记者赖天然 摄 邵逸夫三兄弟在一起,右起为邵逸夫、邵仁枚、邵邨人。(资料图) 2011年8月7日,2011香港小姐庆功宴上,邵逸夫与冠军朱晨丽、亚军朱希敏、季军许亦妮以及国际亲善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 山歌一声山水绿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远传扬, 条条唱出情意长; 条条唱出郎心事, 声声唱出妹衷肠。 越过岭表的绵延丘陵,我们来到梅州。在此地寻找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不必翻山越岭到丛林深处祈求巧合机缘,更不必花百多大洋专门去听表演专场,就在梅江边上,几个老人随便一聚,唱了千年的调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