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泽君要求科学规划实施梅州城区光亮景观工程 凸显客家文化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宋健军古礼贤通讯员温展权钟国清)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朱泽君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在研究一江两岸光亮景观工程时指出,要科学规划、有序实施梅州市区光亮景观工程,弘扬客属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将城区光亮景观工程建设成
-
“山歌汤”成省级科研项目研究对象 嘉应学院音乐学院积极探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汤明哲在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为该院师生教唱客家山歌。
在梅州提到“山歌汤”几乎无人不知,山歌大师汤明哲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传承客家山歌,被誉为“客家山歌的忠实守望者”。近日,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在将汤明哲山歌教学列为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成功争取广东客家文化研究院的支持,将《“山歌汤”演唱
-
出席客家高峰论坛“有不畅之处” “走后门”才拿到入台证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许嘉璐21日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时受到大批记者和客家乡亲包围。 中新社
【侨报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21日下午抵达台北,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成为两岸交流以来大陆访台层级最高的退休领导人。
13年后重访宝岛如进家门
中新社报道,许嘉璐此次访问台湾是以
-
惠州文化上承中原下接客家文化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岭南学术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灿在发言。 本报记者黄 桃 摄
人物简介
刘灿,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岭南学术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岭南学术百家》、《岭南文库》副主编,《中国历代小品文选》主编。
今年74岁的刘灿是惠州市区金带街人,22岁后就一直在外地学习工作,虽不在家乡居住,仍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发展。
-
山歌一箩筐想唱就会来黄曼京15岁加入专业艺术团体,退休后继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黄曼京很喜欢在演唱山歌时用竹板伴奏,她觉得这更能增强山歌的韵味。 本报记者温 舒摄
在市博物馆举行的庆祝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中,黄曼京和廖宏育表演的传统客家山歌对唱吸引了大批听众。他们风趣、幽默的表演不仅征服了客家人,也让新客家人见识了传统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
看到这么
-
张广宁在花都区狮岭镇主持召开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羊城晚报讯记者蒋铮、通讯员史伟宗报道:广州将提高“新客家”集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交通出行、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继22日在新塘镇大敦村开展调研座谈后,23日上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又赴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花都区狮岭镇,继续就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
-
朱泽君拜会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双方就梅台两地客家文化加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台北讯(特派记者宋健军)18日至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泽君率领梅州市文经访问团前往台湾访问交流,一方面为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做好相关筹备工作,另一方面推介梅州进行招商引资。昨日下午,朱泽君专门率团在台北拜会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受到吴伯雄热情接见,双方就梅台两地客家
-
不灭的客家情怀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评书论道
《英雄无语》是军旅女作家项小米1998年推出的长篇小说,因其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和对历史及文化的独特思考,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做出了重要超越和突破。它在反思现代客家革命过程中,抒写了不灭的客家情怀。
项小米是原中央特科人员项与年的孙女、前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女儿,福建省连城客家人。爷爷是革
-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
-
作者:吴勇加 符信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梅州11月23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吴勇加通讯员符信)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今天在梅州市隆重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叶克冬、国务院侨务办公
-
客家文史一奇葩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人云:“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该校客家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罗可群所著的《澳大利亚客家》是目前系统研究海外客家人,尤其是特定国家和地区客家人历史和文化、发展和变化,以及他们和原住人之间的交往、相互认同的首部著作。它的出版问世,进一步发掘客家历史文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