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龙岩、赣州客家聚集区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
-
作者:钟声宏 周永章
来源: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梅龙赣客家聚集区是世界上客家人居住最集中和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位于广东、福建、江西三个行政省的边缘山区。该区内地理条件相似,地域毗邻,文脉相通,血脉相联,文化均质,共同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之中。自然环境是影响客家经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
从严婆崇拜看汀州客家女性文化
-
作者:黄马金 林文清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闽粤赣边的崇山峻岭,世代生息繁衍着客家民系。丛莽激流,收束不住路的延伸。而这样的路,有一大半是大脚板客家妇女踩出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女性是没有地位的,是男人的附属,而在汀州客家地区,却出现了这种把女性当作偶像来崇拜的现
-
深圳龙岗客家围的寻访记录、认知评估和保护利用
-
作者:夏青 王耀兴 郭旭东
来源: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龙岗客家围 记录 评估 保护
-
描述:通过对龙岗客家围现状在历史、环境、建筑、文化、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整体性和特征性的认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相对价值差异评估,提出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方法、内容及措施,明确了龙岗客家围在深圳城市总体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
客家民俗与畲瑶关系述略
-
作者:吴永章 谢开容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客家人是南方居民的迟到者。畲、瑶先民,源于传说时代的盘瓠蛮,汉代的武陵、长沙蛮。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加之吃尽一山,复徙一山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需要,在唐代以前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客家先人则因中州动乱,逐步从黄河流域经长江流域分段进入,至宋代始在闽粤赣聚居
-
关于客家大型集合式土楼住宅成因的探讨
-
作者:李华东
来源: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土楼住宅 客家土楼 传统民居 建筑类型 自然条件
-
描述:作为大型集合式住宅的客家土楼是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一种特别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单纯的防御需要,而是包括历史、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客家族的文化背景、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等角度探讨大型集合式土楼住宅的成因,着重对圆形土楼进行了分析.
-
江西赣州客家5项舌运动类型
-
作者:张晓瑞 郑连斌 陆舜华
来源: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人的舌在舌外肌的协同作用下,各舌内肌的收缩或舒张可以使舌产生一些特殊的运动形式,这些特殊的舌运动类型已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指标。客家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对其进行调查以丰富我国的人类群体遗传学资料。调查了520例(男343例,女177例)江西赣州地区的客家高中生的5项
-
台灣客家方言詞彙闗係與語言活力
-
作者:錦全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台灣客家方言 詞彙相似度 方言類聚 語言活力
-
描述:本文以客家話語言能力認證基本初級詞彙2,438條詞目在台灣四縣、海陸、饒平、大埔、詔安等客家方言以及閩南語和國語所對應的詞語,計算方言之間的詞彙四類相似度。第一類利用全部資料,第二類排除專有名詞詞目,第三類不計算通用漢語詞語,第四類不計算專名和通用漢語。本文還從計算的結果討論語言的活力。
-
客家教育带给畲族教育的启示
-
作者:兰俏梅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畲族与客家在历史上同以赣闽粤边的广袤山区为基本住地,两族毗邻而居,长期互动,相互关系最为密切。明清以后,畲族大部分迁移至闽东、浙南及赣、皖等省,但两族仍居住在山区,以山林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相似之处很多。但客
-
民俗学问题与客家文化研究——从民间文化研究的普同性与线性视
-
作者:刘晓春
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民俗学 客家文化 普同性 地方性
-
描述:文明、乡村/都市等二元对立观念作为研究的支配逻辑。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民众以自己的逻辑——地方性的知识——整合了他们关于现代化以及世界体系的经验。本文从客家研究的历史梳理出发,反思客家研究的普同性倾向与地方性文化差异之间的困境,以及客家民系的现状——仍然处于不断地发明之中——所产生的复杂问题。据此提出以“地方性”视野出发,强调地方性文化对于客家民系的普遍性、历史性、现代性的整合经验,研究客家文化的历史变迁。
-
连城方言性质小议
-
作者:罗滔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本文与严修鸿先生讨论连城方言的性质和归属问题,认为连城的城关、四堡、新泉、庙前的方言没有闽语特征,不能叫“带有闽语特征的客家话”;姑田、赖源话,客闽混杂,以客话为主,应称之为带有闽语成分的客家话,不宜看作是“受客家话影响的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