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85)
期刊(253)
学位论文(74)
图书(13)
视频(10)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85)
期刊 (253)
学位论文 (74)
图书 (13)
视频 (10)
会议论文 (8)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349)
2013(187)
2012(222)
2011(172)
2010(163)
2007(35)
2005(7)
1998(2)
1995(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136)
南方日报(39)
福建日报(28)
源流(5)
语文教学通讯(1)
东方企业文化(1)
闽台文化交流(1)
杭州(下旬刊)(1)
求是杂志(1)
法制与经济(1)
赣州市地税系统实施文化管理初探
作者:余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探讨  文化管理  地税文化 
描述:精髓,确定了赣州地税实施文化管理的理念。赣州地税系统通过一年多的文化管理,成效显著。然而,赣州地税的组织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组织文化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
闽西客家家庭,宗族组织——以宁化石碧,长汀涂坊,永定湖坑为例
作者:李文睿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家庭  宗族 
描述:sp; 客家人,特别是闽西客家的家庭组织、宗族组织作一具体阐释,其    中力图突出其作为汉族一支独特民系的共性和个性.  
何谓「公共领域」:从桃园东势地域社会史与社群组织谈公共概念
作者:黄教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东势建安宫  地方菁英  社群  宗族 
描述:民眾信奉。透過業主權、古契約文書、廟史與族譜相關史料追查,可見東勢建安宮與漳州勢力、漳州籍地方菁英有莫大關係。但經過衍生、轉喻過程,開漳聖王在粵籍族群民眾的認知中,則是一種因應需求而生的在地化神祇-三王公-不具特定族群分類意識的神祇,因此在省籍分類械鬥後仍能得粵籍族群信奉。除了神格的變化,各領域地方菁英的支持更是使東勢建安宮成為公共領域的重要原因。在組織結構上,不論在戰前或戰後都由地方菁英-在國家機構、民間社會組織與私人領域-任職或具有聲望者所組成,在結構上反應了東勢的多元權力體系。這種結構日後也成為評價其他社群的依據。與其他社群相較,東勢建安宮盡可能的包融社會各領域地方菁英,為東勢最龐大與最理想的公共領域 。 此認知透過民眾評論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的過程得到驗證。宋屋義民廟同為輪庄廟、公共性活動也與東勢建安宮相似。但宋屋義民廟基於建廟時的歷史因素,時至今日仍由宋氏一脈掌管,因此在公共論述之餘仍存在私人廟宇的論述,差別即在於廟宇組織包融地方菁英程度上的差異。同樣情況發生在東勢庄文化協會上,民眾普遍認為東勢庄文化協會包融的地方菁英過於單一、其操作的議題、組織結構與其他面相都與T派下過於緊密,不符合民眾所認知的公共領域結構,因此被認為是私人領域組織。但東勢庄文化協會今日的局面並非自願選擇之結果,乃因社造熱消退、民眾長期消極參與,東勢庄文化協會也僅能日益依賴所能掌握的資源-包含人力在內的T派下軟硬體資源-原因所致。民眾會以宗族思考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公共領域資格,顯然與宗族意識有關。即便台灣漢人社會宗族組織不發達,但仍存在宗族意識,宗族意識仍是人際網絡重要基石之一。關鍵字 :公共領域、東勢建安宮、地方菁英、社群、宗族
社会资本与组织学习之研究-客家社区发展协会之分析
作者:李京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区  社区发展协会  社会资本  组织学习 
描述: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陳述如下:

一、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組織社會資本,認同感與義務感、網絡位置、網絡連結、期望與回報、信任與規範屬中等程度。
二、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組織學習,在共享願景、對學習的承諾、開放心智屬中等程度。
三、影響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學習的組織社會資本三構面,在共享願景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知構面;在對學習的承諾構面達到顯著的有關係構面、認知構面;在開放心智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知構面。
四、影響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學習的組織社會資本五因素,在共享願景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網絡位置」、「期望與回報」;在對學習的承諾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期望與回報」;在開放心智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期望與回報」。
应用ZMET技术探讨客家电视台员工对於组织发展愿景之研究
作者:廖政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管理  隐喻诱引技术  客家电视  愿景  族群频道 
描述:第一個專屬客家族群的族群頻道,也是全球唯一以客語發音的電視台。2007年11日客家電視台加入台灣公廣集團(TBS)運作後;但客家電視台之營運與預算,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每年依照採購法「標案」性質處理
客家社区非营利组织治理原则之研究:以新竹县某协会为例
作者:黄美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治理  治理  客家社区 
描述:後重建工作(文建會,1999)。政府以上這些不同部會的方案,雖以經濟、教育、文化、環保、福利等不同的推動路線與方式出發,但注重之處均在於蘊力於民間,試圖由共同生活之最基層的單位-社區開始,透過對居民的啟發與教育,激發居民為自己與家園打拼熱情與共識,進而提升社區整體生活品質與環境。本研究係採用質性研究之個案訪談法,訪談重心置於組織治理行為的探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分析,從核心人員之間的職責互動關係,探討該協會的治理情形,進而分析其治理型態對當地客家文化的運作與社區民眾參與影響。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与社会资本之关系-以新埔义民庙为例
作者:张添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RPS模式  社会资本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  客家  义民庙 
描述:龐大社會資本,是本文主要研究動機。本文研究目的為探討新埔義民廟之:經營管理、社會資本內涵、對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累積之建議、與對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啟示與建議。本文理論採用:修正CORPS模式為MCORPS模式、與社會資本理論。本文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新埔義民廟能有今日之成功,最重要之因是核心使命不變與外圍使命創新。 二、新埔義民廟經營管理所累積之社會資本是持續性的,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三、新埔義民廟與信眾間之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在某些經營管理面,值得檢討增進。 四、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必須認清其最重要的核心使命,經營管理亦須健全,以獲得信眾的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
客家非营利组织与地方互动关系之研究:以东势义渡社会福利基金
作者:田姝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势义渡基金会  客家非营利组织  义渡  网络  社会资本  信任  规范 
描述:勢義渡社會福利基金會」作為個案探討的對象,探究其與地方的互動關係,及其對地方的影響。採用質性研究方法,經由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理解東勢義渡基金會之緣起,分析其變遷與轉型。並將焦點置於此一客家非營利組織,在發展過程如何與地方互動。並以溝通接觸與資源依賴兩個面向,援用Kuhnle與Selle的四個互動類型,分析東勢義渡基金會初創、日據到轉型與地方之互動,發現其關係從「整合依賴」、「整合自主」到今日之「分離自主」。另外,就社會資本中網絡、信任與規範三個主要概念,檢測東勢義渡基金會與地方的互動關係,理解東勢義渡基金會,初創時期從地方及地方政府獲取資源,創設之後則扮演回饋社會之角色,再製社會資本。「東勢義渡基金會」具有濃厚之客家特質,是社會資本也是文化資本,它不但照亮客家,也為臺灣的非營利組織領域增添風采。
客语生活学校与社区组织协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园县中平国小布马
作者:彭成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布马阵  社区资源  社区组织协力治理 
描述:為桃園縣98年度實施客語生活學校50所國民小學的承辦人員中的校長、主任、組長、級任或科任為範圍,共發出210份問卷,回收可用問卷186份,問卷可用率達88.5%,研究工具為「桃園縣國民小學辦理客語生活學校之成效評估」問卷;第二部份施測對象為實施客語生活學校南桃園地區中平國民小學選修客語一至六年級的學生為範圍,共發出548份問卷,回收可用問卷507份,問卷可用率92.5%,研究工具為「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之成效」問卷。回收調查所得的資料彙整、編碼登錄後,應用SPSS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深度訪談法部份,以南桃園地區連續5年辦理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成功為典範的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之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文史工作者或耆老以及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客語生活學校的兩位委員為對象,分別進行訪談。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實施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現況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最成功的範例,首推南桃園地區中平國小布馬陣的活動為典範,讓社區組織進入校園,並聯合社區、民間、政府機關的資源,共構客家文化及客語教學,有效結合家庭-學校-社區,共同實現客語生活學校的環境。 二、桃園縣客語生活學校之成效 從客語生活學校問卷的前測中,行政運作、教學與活動規劃、社區資源結合運用、學生客家文化成長等四個構面分析,很多學校在辦理活中時無法充分運用社區資源,有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的初衷外,其他構面情況良好且獲得親師生、社區的肯定,因此社區資源的運用是學校辦理客語生活學校各項活動的方向。 三、客語生活學校學童客語能力現況 小朋友學習客語之後,使用客語的比例有越來越好,有逐漸上升趨勢,家長也普遍認為客語教學的成效在於不斷的鼓勵、推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客家的認同,有助於改善親子間語言隔閡,增進感情交流和文化保存。 依據文獻探討和本研究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往後辦理客語生活學校的行政單位、縣政府教育局承辦人員參考,以期提升整體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社區資源的合作,並藉以提升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的滿意度和成效。
非营利组织推动客家社区营造之研究:以东势庄文化协会为例
作者:周玉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客家社区  社区营造  社区社团化 
描述:一個單姓聚落擴大到平鎮市,服務對象從客家人擴及各族群。將在地客家農村文化素材融入社區營造中而別具特色,協會讓居民瞭解客家文化,建立了地方特色,惟在客家語言與客家精神的傳承推廣上有待加強。(2)東勢庄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營造遭遇的困境為經費不足、文化資源運用不易、成員減少、專業能力待提升、內部的互動及運作待改善、與居民和地方組織的互動不足、居民參與度不足,本研究並針對困境提出解決策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