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势地区三山国王信仰之渊源与流变
-
作者:罗瑞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势 信仰 三山国王 天神 妈祖 关帝 伯公 客家
-
描述:研究首先回溯十八、十九世紀東勢地方開發史相關文獻,並加入田野調查訪得的三山國王廟的碑文或沿革文本,勾勒出東勢的開墾進程、開墾先祖來源與三山國王信仰三者間的聯繫。
其次,以實際參與三山國王進香、繞境、犒將等祭典活動,所蒐集七間廟宇祭儀的相關資料,整理並比較其祭儀活動,進而歸納出三山國王祭典在東勢的普同性,以及因地理空間與聚落發展的因素,所呈現的差異性。本文發現三山國王的信仰越接近清代隘防線便越傳統,反之,清代保留區內,亦即當代街區之三山國王則變異與式微較多。
最後,為理解這一分布趨勢的成因,本文從天神、媽祖、關公、土地公等祭祀活動中呈現的祭儀、信徒的參與、祭祀組織、祭典的時間等面向,分析三山國王廟內主神與他神共存的情形。本文認為東勢三山國王的主神地位之變遷實係受到其所處之多神競合關係中,來自於他神的影響。
-
古筝流变刍议
-
作者:王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筝 起源 形制 流变 京房 风格
-
描述:源,兼下己意,予以简述。其二,关于筝的形制流变。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筝的外形、用料、弦制也在不断改进,本文试图从古至今筝的形制变化为基点,解析人们如何不断改进这件的乐器缘由。本章论述汉代硕儒京房与筝
-
释教打血盆仪式的意涵、流变与传承:以新竹县横山乡春盛坛为例
-
作者:刘美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释教 丧葬拔渡法事 打血盆 客家 香花和尚
-
描述:涵與流變。
關於儀式專家傳承方面,首先以口述訪談資料建立新竹縣主要釋教家族的師承系統,藉以梳理新竹客家地區釋壇彼此的關連性、分佈現況;其次,再加入除戶資料、科儀文本,進而探溯其傳承和源流。
在打血盆儀式方面,本文分析自田野蒐集而來新竹地區春盛壇、萬盛壇、廣盛壇,苗栗地區源興壇以及中國大陸廣東豐順的血盆文本,同時觀察並記錄新竹縣橫山鄉春盛壇啟建之喪葬拔渡法事,聚焦於打血盆儀式,歷經遊獄宣經、目連請佛、土地公引路、開鬼門關、破獄門、拜血盆、飲血盆酒、團圓酒與贖燈碗八個階段。在這個歷程中,女性亡靈經由儀式專家帶領孝眷共同展演之儀式戲劇「目連救母」,至儀式最高峰之飲血盆酒、團圓酒結束後,得以解除血湖之罪,終獲拔渡。
本研究發現,在新竹縣釋教的傳承上,萬盛壇系統是分布最廣、派下人數最多的一個流派,換言之,多數釋教儀式專家的知識養成乃源自於萬興壇系統,並與大陸地區的香花佛事相承一脈。而透過儀式的觀察與文本的分析,歸結出新竹地區客家族群打血盆儀式所呈現出經血的文化乃是一元的特性:女性等同汙穢的宿命在血盆儀式中不斷的被演繹與強調。另外,儀式中孝道包含「性別」,性別意謂著「汙穢」,這個汙穢必須透過子嗣去除,這也是打血盆儀式孝道的關鍵所在。
-
历史记忆建构的「民族」意涵:李乔台湾历史书写的认同流变与文
-
作者:张怡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乔 历史书写 民族想像 认同流变
-
描述:,此作品發表在軍中的刊物上,在意識形態上與當時國民黨政府所宣傳的歷史觀點較為契合。在此著作中,李喬所描述的主人翁羅福星是中國來台領導抗日人士,於文化身分上具有強烈的歷史寓意,與國民黨政府領導台人、治理台人反共抗俄,有頗多文本與現實社會的相互呼應之處。 到了《結義西來庵》時李喬開始著手書寫台人的抗日運動,噍吧哖事件是台灣抗日運動史上規模最大,最後一次的武裝抗日活動,所受到牽連的人數也是最多。李喬以此作為書寫題材,除了表現台灣人民不願被外族統治的民族氣節之外,也在文本中展現了台灣人民為了自我生存環境而戰的生命情感。之所以如此的不同,在於李喬的田野調查讓歷史書寫的真實性更為完備,並且開始注意到台灣人民的抗日並非僅止於民族意識而已,而有更多層面的生活、生存問題。 《寒夜三部曲》為李喬的代表著作,其書寫時間脈絡貫穿日本的五十年統治,並以家族史的形式表現台灣在日治時期殖民統治的變貌。此著作成為李喬在文壇裡的代表著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此三部曲所展現的土地意識,以及抗日的生命經歷書寫,為台灣的抗日運動史提供不同的詮釋角度,而這也成為李喬往後書寫展演的歷史文本的原型。 《台灣,我的母親》則是汲取《寒夜三部曲》第一部《寒夜》題材所改寫而成的敘事史詩,此文本除了是以長詩形式表現之外,文本中以客語書寫也是一大重點。這與一九八○年代客家意識的高漲有極大的關聯。李喬試圖以客語書寫來喚醒客家民眾對於客家文化的重視,以及描繪客家先民渡海來台的生命經歷,作為客家人閱讀自我歷史,形構客家意識的重要歷史文本。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是李喬另一個代表著作,此書主要是描寫二二八事件台灣人民受到國民黨政府屠殺的慘況,以及後二二八時代台灣人民如何在戒嚴體制的統治下渡過創傷而又不敢言說的生活。在上冊時,李喬利用碎片化的歷史,呈現全台各地被屠殺的慘況,基隆海濱、台北中山堂、台中市區、嘉義水上機場、高雄壽山都可看見李喬著墨的痕跡。小說主角林志天是現實人物鍾逸人的原型,以其在二七部隊如何帶領台灣民眾武裝抗日作為書寫的故事主軸,並描述其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與經歷。李喬的《埋冤一九四七埋冤》開啟了新的台灣民族想像,此想像是異於中國的民族認同,而是建立於台灣土地意識上的台灣民族意識。 《情歸大地》為李喬在兩千年政黨輪替後的著作,其作品的歷史探討重回一八九五的中國與台灣在甲午戰爭斷裂的年代。透過比較台灣庶民與中國仕紳對於日本帝國軍隊進入台灣的戰鬥,凸顯兩者之間中國仕紳唐景崧、劉永福、邱逢甲的潛逃,以及台灣一般庶民為了土地、愛鄉愛土情懷留台抗日的氣節。李喬透過對客家民族英雄吳湯興的描寫,除了表現出台灣人民的土地意識,而起來抗日之外,也同樣於其中呈現客家意識。從這文本我們可以發現李喬的書寫依然以《寒夜三部曲》作為歷史意識的原型,而《情歸大地》則可以作為《寒夜三部曲》的前傳。 綜觀李喬的歷史文本書寫,可以看到其民族意識的流動,從中國意識向土地意識與台灣意識的流變,如此的轉變也與其書寫模式有關,並且與社會脈絡形成對話關係。我們可以從李喬依系列的歷史文本書寫的關照,可以看到台灣歷史與現今台灣社會的對話關係,以及李喬在歷史書寫上自我成長的軌跡。
-
闽西客家与台湾客家的渊源及发展关系研究
-
作者:游学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 台湾客家 渊源关系 发展关系
-
描述:历史渊源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闽西客家与台湾客家关系,促进闽西和世界各地客属同胞之间的交流,这其中蕴含着闽西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如何发掘、研究和宣传客家文化,利用闽西客家特色文化、台胞回家乡投资热
-
广西客家道公群体研究:以博白县凤山镇为例
-
作者:莫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凤山镇 道公群体 客家 民间信仰
-
描述:现实意义、创新点。第二部分将凤山镇客家道公的自然地理背景及当地的人文信仰背景做一概括。第三部分是追踪道教在广西客家地区的传播与流变之历史沿革,探索现在客家地区流行的民间道公与道教的渊源。第四部分叙述凤山镇道
-
客家武术文化渊源考—依据广东梅州客家人所从事的武术内容与形
-
作者:王亚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武术 技术风格 武术内容 武术形式
-
描述:行,据罗香林在30年代初《客家研究导论》中记载:“30年前,客家地方,男子中,学过武术的人占百分之七十。”近一百年来,客家武术中出现武术造诣比较深的人物有黄春楼(槐岗)、李志长(隆文)、谢仲文(松口)、朱进、钟路古、钟天宝(瑶西)、黄玉汀(槐岗)、熊孟修(绊坑)、詹冉(附城)、古细四(城东)、郑菊如(程江)、侯桃元(湾下)、谢铎元(附城)、刁海龙(附城)、张添荣、郑庆湘、王剑锋、王先光、王石梅(均松源)、曾繁道、谢亚潮、谢卓云、刘小番、温绍麟(均丙村)、李慕征、梁振云(松口)、刘官生、刘鸿章(畲坑)、黄禄师(荷泗);梅城近四五十年来有刁海龙的门徒曾柏祥、潘德、张登元、钟竹芳等。他们在客家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全面检索了关于客家武术的书籍、学术论文,并深入客家武术最重要的梅州地区开展调查、对当地武术专家、研究学者进行访谈,收集了大量口碑资料、录像资料。结合史志对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去伪存真,系统整理了客家武术各流派形成的历史、内容、风格特点,并对客家武术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对客家武术技术风格、技术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客家武术进行了客观的历史评价。认为客家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客家武术发展历史进行研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传统武术发展问题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另外,本人还整理了客家武术发展中部分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此外,该研究还对客家武术的技术风格产生原因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通过调研得知,如今在梅州梅州地区武术开展情况很不景气。针对这一现状,在客家武术的保护和发展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
远渡重洋的美食:台湾客家擂茶的流变
-
作者:黄智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擂茶
-
描述:蒐集了擂茶的相關文獻資料,以文獻來看,大陸地區的擂茶與臺灣的客家擂茶,最明顯的差異性在於對於擂茶的稱呼,大陸地區是以區域性來命名,而臺灣則是標示著族群飲食的特色。在相較之下,關於擂茶的的內容及材料部分也是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比較不同地區的擂茶內容及形製,以及實際訪問臺灣保有擂茶文化的家庭,梳理出擂茶在家庭中的飲食記憶的變化以及擂茶的轉變。 自1998年開始,在地方產業、本土文化意識的抬頭以及社區營造等政策的興起,在家庭中的擂茶被搬上客家飲食文化的舞臺,透過消費行為的模式成為「客家擂茶」。從本研究的觀察中,擂茶到客家擂茶,擂茶飲食文化流傳與轉變,呈現了客家擂茶在地化發展的面向,而這個流變也一直在持續運作當中。
-
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
-
作者:杨星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归善 客家 围屋 建筑史
-
描述:”的渊源与流变。再次,本文重点对归善客家围屋各构成要素形制、立面形制以及构造与构架等形制特征及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剖析其发展成因。然后,装饰艺术是本地区客家围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归善客家围
-
现代化与客家婚礼的变迁——粤东石圳村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
作者:牛莎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婚礼习俗 变迁 现代化
-
描述:婚礼习俗与古中原传统“六礼”的渊源及其与当地土著文化的相互交融;最后将其放在现代化进程的视野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变迁的动力、过程、趋势及成人重构四方面对客家婚礼习俗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婚礼习俗作为民间文化如何实现自我的历史延续,及其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