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畲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研究:以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为例
-
作者:牛玉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文化互动
-
描述:族社会文化的田野调查来探讨畲族与客家文化,从畲客互动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龙岭村畲族和客家的文化互动,进而揭示畲族与客家文化互动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对畲族与客家文化的探讨。第一章阐述论文选题的意义、畲族与客家文化互动的学术史回顾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叙述秀峰乡龙岭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包括龙岭村概况、龙岭村曾氏客家由来以及龙岭村畲族的族源。第三章阐明畲客之间不是以一种文化去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正如蒋炳钊先生在论述客家的形成过程时指出:探讨客家民系的形成,既要研究中原汉人入迁的历史,同时又要研究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变迁,尤其是要深入探讨入迁的汉人与当地畲族融合的过程。第四章以龙岭村为例,从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探究畲客文化的互动,辨别哪些是主要体现畲族影响客家的部分,哪些是体现客家影响畲族的部分。第五章分析畲客文化会产生互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客畲聚居地的交错,引起文化的互动;其次是通婚引起文化的互动;其三是官方的统治引起文化的互动。第六章是结论。本文指出:由于地域、通婚和国家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畲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畲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在客家与畲族混居的地区,应该构建客畲族群平等的意识,促进客畲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
台湾客家美浓油纸伞文化及其图像视觉之研究
-
作者:林宥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油纸伞 图像视觉 文化创意产业 客家文化
-
描述:本研究以美濃油紙傘為探討研究主軸,研究重點乃在於了解台灣客家美濃油紙傘的文化意涵與圖像傳達意涵、發展演變與製作技術之演進、色彩表現與傘面圖像視覺設計、油紙傘的圖像彩繪表現及油紙傘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採用內容分析法、田野調查法與訪談法,經由文獻探討整合資料,實地訪談美濃專業畫傘師、經營油紙傘產業的業者及相關專家,並透過田野調查深入美濃鎮,實地拍攝美濃油紙傘傘圖共140張作為本研究之樣本圖,進行質性的研究分析與量化的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油紙傘的贈與,象徵團圓、圓滿、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等文化意涵,其傘面圖像傳達意涵也大部分與傳統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牡丹代表富貴吉祥,梅花象徵梅開五福,都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意象。油紙傘由早期的遮風避雨的實用功能,轉型為文化創意(藝術)產業,製作技術也有所變革。美濃油紙傘之傘面色彩以茶色為最多,呈現出古色古香韻味,油紙傘傘面手工彩繪各種圖像,已是現今美濃油紙傘最常用以表現的形式,其中以中國傳統繪畫的「花卉」彩繪圖像及具有美濃當地文化特質的「美濃地景」如菸樓、敬字亭、東門樓、中正湖等彩繪圖像最為欣賞者或收藏者所喜愛,它們皆能傳達客家美濃油紙傘文化之特色。油紙傘畫師創作的圖像元素大部分仍依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其中以花卉圖像彩繪較多,圖像彩繪技法以寫意彩繪為主。客家美濃油紙傘在美濃生根發展,帶給美濃人及台灣客家油紙傘文化近百年的生命史,是文化商品、工藝、藝術等的綜合產物,它也是美濃具有其獨特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結果期可供後續研究者或設計師在從事美濃文化創作與研究的參考題材,亦期望藉由本研究思考鄉土傳統文化之關懷,喚起再一次重視與珍惜可能隨時失傳的鄉土文化產業。
-
客家民俗文化在地方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吴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俗文化 商业包装设计 实践应用
-
描述:饰、客家山歌、客家风俗、客家民俗活动、客家节庆等。把民俗文化作为设计的前提内容,切断文化、否定文化,任何设计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商业包装设计。客家人处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和谐美学。维持汉唐时期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与儒家和谐文化的价值观相结合,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包含了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体。近年来,中国的商业包装设计把强大的民俗文化作为载体,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设计道路,并与国际接轨。本文以客家民俗文化为视角,开始挖掘商业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提出在商业包装设计中运用客家民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同时,把民俗文化与商业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弘扬客家民俗文化,以加强这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在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把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和商业包装设计相结合,使其包装设计更具有文化内涵,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台北地区国民中学教师族群关系之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探讨
-
作者:张丽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 族群关系
-
描述: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趨向積極。
二、不同個人變項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差異情形:
(一)女性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男性教師較為積極。
(二)原住民籍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外省籍、閩南籍、客家籍教師較為積極。
(三)不同學歷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任教年資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擔任不同職務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六)社會領域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其他領域教師較為積極。
(七)曾接受多元文化教育訓練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態度較為積極。
(八)曾教過原住民學生、外籍配偶子女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態度較為積極。
三、 不同學校變項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差異情形:
(一) 臺北縣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臺北市教師較為積極。
(二) 不同學校規模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四、 多元文化教育態度五個分量表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且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亦呈顯著的正相關。
-
台湾鸾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
作者:何艳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昭平宫育化堂 鸾堂 埔里地 方社会文 人士绅 关帝信仰
-
描述:潮,而這鼓風潮也吹進了內山的埔里盆地。 昭平宮育化堂所處之地,原是中部平埔族初入埔里聚居的區域,自創堂之初,即與周遭聚落有地緣及祖籍的多重關係。就鸞堂系統而言,昭平宮育化堂雖然發展成為中部重要
-
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文化研究
-
作者:郑景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
描述:的提升有帮助,并且在振兴客家学研究上有一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可以对客家民俗作一个新时代的论述,这将促进这一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与发展。 本课题以哲学、民俗学、文化学为线,以客家民系中的民俗为面,运用
-
漳泉客三系移民与彰化平原妈祖庙
-
作者:王嘉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妈祖 彰化 民间信仰 移民 漳泉客 建筑 金身 旁祀神
-
描述:廟內的建築、金身、歷史、旁祀神…等,觀看不同移民在同一信仰中的表現方式。
本論文的題目為「漳泉客三系移民與彰化平原媽祖廟」,目標在於發現漳、泉、客三系移民在媽祖信仰上所表現的異與同為何,以及想藉由這些線索與資料來看媽祖信仰中的彰化族群間邊界的存在與否,論文的研究方法是透過民族學的觀點,及配合文獻、古籍的閱讀與田野實察來進行,研究的對象則為彰化宮廟中主祀神為媽祖的宮廟。
本論文除緒論與結論之外,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的主要內容為闡述彰化平原的移民與開發歷史,從介紹平埔族的歷史到日治時期所做的籍貫分佈分析,藉由文獻資料的整理,來釐清彰化平原中的人群分佈與整個歷史源流,接著再談到隨著移民進駐彰化的媽祖信仰。
第二章是整理、分析田野實察中對於媽祖宮廟建築的基本材料,藉由案例來說明不同族群間對於宮廟建築的特色,然後再將彰化平原中的媽祖廟做一分析與歸納整理。
第三章則針對媽祖的金身、造型來做發揮,先談到媽祖香火的緣起類型,並對彰化的案例作分析歸納,接著再試圖與移民的來源做一疊合。
第四章先談到民間信仰中的多神崇拜,然後再進入彰化媽祖的配祀神,藉由配祀神所代表的族群意義與民族分佈做一比較,再由其中找出媽祖與配祀神的組合類型。
結論為綜合前四章所做的分析與調查,闡述媽祖信仰在漳、泉、客之間的表現情形與分佈,以及族群間邊界的存在情形。
-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圈的歷史形成--以崙背、二崙兩鄉鎮為例
-
作者:許瑛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詔安客 開墾 宗教 宗族 社會語言
-
描述:希望透過詔安客的聚落開發、社會語言使用、宗教信仰以及祖先崇拜等面向,利用文化圈的概念,來突顯雲林詔安客的獨特文化特色。雲林詔安客如何保有其客家話的使用、以及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筆者認為是因為聚落相當集中的關係,這是他們仍保存其獨特的文化的一大關鍵。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尋找雲林詔安客的文化特色,並且將詔安客視為一個獨立的群體來論述。希望藉此研究所使用的文化圈的概念,可以幫助未來其他研究者在研究詔安客文化的參考資料。台灣的地方文化正不斷的在改變,未來詔安客文化會如何改變將是相當值得關注的焦點,也是很好的研究議題值得繼續探討。
-
海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前景与发展对策
-
作者:张丽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峡西岸客家文化旅游 价值及前景 开发对策
-
描述: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意在通过对海峡西岸客家文化旅游即以福建地区为主轴,以江西、广东地区为两翼,加大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加大两岸的民族认同,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闽粤赣三省及台湾地区已开发出多处客家文化旅游景点,并多次邀请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客家民俗文化开发及发展问题召开研讨会。因此,将海峡西岸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作为一大个案来研究,就有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客家的来源、客家文化旅游的特性及海峡西岸客家文化旅游的涵义、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海西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西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及劣势,指出海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面对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状况,提出海西客家文化旅游必须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与景点,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出的努力。本论文着眼于国家民族的高度,以促进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加大民族认同为目的,从特色客家文化旅游、改善交通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共同培养客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合作开发、合理利用外资、创新与传承等多角度出发,在分析了海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台湾客家文化旅游共同的文化质素的基础上,对海西客家文化旅游的开发的价值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地为开发建设海西客家文化旅游服务。
-
以生態博物館理論檢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
作者:劉百苓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態博物館 社區總體營造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
描述:態博物館」等理念來建構「活」的博物館。而內政部營建署於2002年時開始規劃了各縣市社區總體營造的「總體發展計劃」,其中屏東縣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是其重大建設之一,主要是在文化園區、生態博物館與類博物館的理念下,將核心園區和地方園區之間連結而建立一個特有的「客家社區總體營造」,本論文即是基於「生態博物館」的理論,運用德菲法、SWOT分析法及歸納分析法來檢視此一園區經營策略之可行性。本研究結果對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策略的建議要項包含了:加強地方文化資源的力量、朝「主題園區」與「地方園區」理念發展、避免重複客家文化活動、規劃全面性的客家文化觀光產業、擬訂具有客家代表性的行銷策略、結合週邊觀光景點及融合多元文化以創新局面、及可將近年來發展的會展產業(MICE)的經營理念融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政運作,以創造新的局面來推展客家歷史文化及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