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61)
期刊(846)
图书(276)
学位论文(168)
视频(63)
会议论文(3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61)
期刊 (846)
图书 (276)
学位论文 (168)
视频 (63)
会议论文 (3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40)
2012(260)
2011(291)
2009(107)
2007(52)
2004(14)
2002(3)
2000(4)
1999(5)
199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1)
海峡导报(69)
漳州客家(7)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中华文化论坛(3)
中国酿造(2)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艺苑(1)
社区(1)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作者:李诠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转换  台湾现代文学史  边缘书写  文化隐喻  中华文化持守 
描述: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和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20)两个大部分(上下篇)进行论述;其中日据时段部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37年6月
台湾客家人的族群认同和政治态度
作者:吴祖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人  族群认同  政治态度 
描述: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台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民主化运动中,客家意识乘势而起,在复兴客家文化和恢复族群尊严上提出自己的诉求。在此过程中,客家人的性格在族群意识上凝聚成政治价值取向,影响着其政治参与行为
闽西客家与台湾客家的渊源及发展关系研究
作者:游学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  台湾客家  渊源关系  发展关系 
描述:母亲河”所在地,是有其历史缘由的。二、一直以来,在人们印象中,闽西客家与台湾客家的关系似乎微乎其微,不值一提。通过回顾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并结合这些年台湾客属同胞纷纷回闽西寻根问祖活动,来重新审视闽西与台湾客家
台湾民歌的本质与再生
作者:蔡馨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歌  台湾民歌  福佬系民歌  台湾当代创作 
描述:樂興起為引導,再談台灣三大族群—福佬系民歌、客家民歌及原住民民歌的特色,並論及台灣民歌的沒落與蛻變,然後以四首耳熟能詳的福佬系民歌《丟丟銅仔》、《六月茉莉》、《思想起》、《一隻鳥仔》為例,針對其原曲與編作加以探討分析,再研究台灣作曲家如何以台灣民歌為素材,融入其作品當中。
台湾地区客家武术探微
作者:罗凤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武术  西螺七欠  浮罗山区  朱家教 
描述:圍主要是以新竹芎林及雲林詔安客家地區作為主要研究討論對象。臺灣地區客籍同胞主要分佈地區,即桃竹苗、高高屏及花東地區,其中又以桃竹苗人口數較多,而雲林大西螺地區則是中部地區較為特別的客家人口集中處。至於東南亞檳城的客籍同胞,屬性與來源與臺灣客籍同胞相同,聚居浮羅山區習練客家武術,雖在不同的地理上有不同的發展,但在客家武術的演繹卻帶來文化同質性的認同。
研究方法是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為主,藉由相關史料的蒐集與分析,原鄉地區方志及臺灣地方志及采訪冊等作特定時空資料考證;同時採取田野訪談、調查和觀察。
武術,是一種文化形式。客家武術淵源於客家人的生活方式;由集體成員創造和傳承。面對不同的環境,即有不同的應對,而文化內容與形態亦會有所不同。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與客家精神逐漸沒落,在研究調查臺灣地區客家武術的狀況與意涵,對照海外客家武術的傳承,其所面對的危機及式微,建議從文化特性、考證研究與整理和新的訓練方式及教育體制的配合著手。
台湾卓兰饶平客语音韵研究
作者:彭美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卓兰  饶平  客语  音韵  山摄 
描述:果。
正文各章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第二章主要為共時音韻系統的描述,分為聲母、韻母、聲調及音節結構四個部分。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十八個;韻母部分,主要元音有六、介音為 i和 u、元音韻尾為 i 和 u,輔音韻尾-m、-n、-ŋ、-p、-t、-k 俱全,再加上兩個成音節鼻音韻 m、ŋ,共有57個韻母。鼻化韻的例字數量少且分佈零散,暫不納入韻母系統當中。單字調有六:11、53、42、55、2、5,陰平調值特低,為饒平客語共有之特色。變調只發生在前字,其變調行為與構詞無關,一致由左至右進行變調。音節結構不脫一般客語之同化、異化限制,唯聲母與介音、主要元音結合之緊密,以及Z系聲母其後只接 i 或 e,較為特殊。
第三章主要探討聲母與聲調的歷史音韻。聲母表現大致與三十六字母之架構相符,也有例外之處,如「輕重脣不分」、「端知不分」、「群匣不分」…等,應是中古之前的聲母格局反映。此外,「書母、禪母少數讀為 f」是饒平客語的特色,古全濁聲母清化送氣」、「癸菊譜」今讀為送氣都有客家內部的一致性。聲調方面,大致上以聲母的清濁為決定聲調歸屬的主要因素,「次濁上、全濁上歸陰平」、「次濁平聲歸陰平」、「次濁入聲分陰入、陽入」、「次濁去歸陰去」都是客語內部的共同表現。少數親屬稱謂、地名、動物名稱則有較特殊的聲調表現。
第四章主要以十六攝為架構,依次探討該攝內的韻母表現,並對韻母的相對層次、來源提出個人的看法。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卓蘭饒平獨有之特色,我們經由:音節結構、三等元音表現、四等元音表現、影母字洪音化、見系二等讀 en/et、咸攝四等「跌」字讀 et、南投國姓海陸部分山攝三四等讀 en、et,等現象進行探討,認為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經 ian、iat> ien、iet > en、et 變化的結果,基本形式應為 ian 與 iat,且細音介音失落與閩南漳州腔有關,與「四等元音為 e」無涉。
台湾闽客谚语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郑怡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  客家谚语  谚语  闽南谚语  民间文学  台湾谚语 
描述:的生活樣貌。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闡述本論文寫作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整理前人對於諺語研究的相關成果;第三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節則探討本論文之研究範疇。

第二章:從臺灣閩客諺語看女性的婚前生活
本章主要藉由臺灣閩客諺語,闡述女性婚前的家庭教育及擇偶條件。

第三章:女性婚後的親屬互動
本章探討女性新婚後的夫妻相處、婆媳相處、與家族其他成員的相處及其與娘家的互動。

第四章:女性婚後的生養責任
本章論述女性傳宗接代的使命、生產過程的辛苦,及為母後對下一代的養育、教育情況。

第五章:臺灣閩客諺語呈現的女性地位
第一節說明女性於家庭中的地位。在瀰漫「男尊女卑」觀念的傳統社會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落,女性唯有靠產子,甚至熬成婆後,才能握有家中權力而提高地位,而「招贅」卻是女性於家中的地位高於男性的特例。
第二節闡述女性於社會中的地位。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中,存在許多貶抑女性的諺語,無論是對女性能力與價值的質疑、個性的批判,或是對某些特殊身分女性的貶抑,都於此節加以探析。

第六章:結論
台湾客家「谜语歌谣」研究
作者:曾竹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  谜语歌谣  谜歌  猜谜歌  海棠山歌对  山歌对 
描述:家的謎語歌謠,亦被視做是一種能表現客家歌謠即興特色的歌謠。希望透過比較研究,發現台灣客家謎語歌謠的特色,是本文最初的研究動機。
在蒐集自日據時代至今的台灣客家謎語歌謠之後,發現這種歌謠不僅出現在山歌,也有可能被視做童謠或應用於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於是本文以台灣客家謎語歌謠在「山歌」、「童謠」、「三腳採茶戲」中出現的情形為討論的重點。並以中國少數民族(以畲族為主)以及英國傳統的riddle ballad為比較的對象,進行研究。
由於古今中外,這類歌謠的名稱並未統一,因此本文首先明確將謎語分為「真正的謎語」(the true riddle)和「智慧詰難」(wisdom question),而以「謎語歌謠」一詞統稱這類「智慧詰難」式的問答體歌謠。這類歌謠原本應該是山歌對唱的一種,會被歸類於童謠,可能是成人將謎語歌謠中比較具體的一些內容,以唸謠的方式教給兒童或是歌謠采集者、講述者的認知不同而有不同看法。至於出現在三腳採茶戲當中,做為過場戲。是因為一問一答的形式、猜謎的趣味,正好可以在戲劇中成為演員對答、測試對方機智反應、學識之用。英國riddle ballad當中有「詰問什麼是第一」、「比較性的詰問」、「詭論、矛盾」,在台灣客家謎語歌謠中亦可歸納出相同的類型。就是基於對宇宙、人生的好奇與感慨,謎語歌謠在不同的文化中,總會一直流傳下去。
台湾作家数位典藏调查研究
作者:李贞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台湾作家  数位典藏  调查研究 
描述:數位典藏網站,並透過個案研究建構出台灣作家之數位典藏模式。最後獲致研究結論如下:(1)台灣作家數位典藏具有時代意義;(2)台灣文學與作家的數位典藏建置呈現多元的成果;(3)活躍於1920~19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