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音乐文化: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
作者:尹信
期号:第12期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本土音乐 多元化
-
描述: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客家音乐文化应用于地方音乐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为弘扬民族音乐精神,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做出有力的探索和实践。
-
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
-
作者:蒋燮
期号:第4期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路腔曲牌《对花》 音乐形态 形态学
-
描述:本文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睄妹子》中的路腔曲牌《对花(II)》,从音乐形态构成要素的宏观层面(曲式、调式结构)和微观层面(句法、腔词、旋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尝试将《对花(II)》的音乐形态植入赣南客家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进行“形态学”(morphology)意义上的思考、解读。
-
赣南客家地名的文化透视
-
作者:叶金莲
期号:第7期
来源: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地名 文化
-
描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或民系,其地名的冠名方式及文化内涵也有差异。赣南客家地名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系特色。本文试图从赣南客家地名来分析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某些特质。
-
保姆的群体特征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散工典型个案研究之一
-
作者:周建新 周大鸣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姆 社会性别 群体特征 女性意识 城乡二元结构
-
描述:保姆是散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广州和深圳两地保姆的口述访谈,从保姆的工作性质和个性特点、年龄构成、务工原因、婚姻家庭、雇主关系、社会网络六个方面分析保姆的群体特征。本研究表明,保姆的性别集聚效应十分突出,是一个纯女性的从业群体,这又使保姆更具弱势和弱性。
-
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研究
-
作者:汪颖
期号:第1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龙南县 客家 围屋 生态观念 自然环境
-
描述:龙南县地处赣粤边界,为客家聚居区之一,造就了其特有的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孕育了当地造型奇特,功能齐备,建筑精巧的客家围屋.在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围屋的物理特征,设计理念,构造制式和使用功能,探寻中国古代"顺应自然"及其原始自发的生态观念.
-
论兴国山歌的萌发、定型与衍播
-
作者:熊飞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萌发 定型 衍播
-
描述:以"哎呀嘞"为歌头的一类山歌,是客家民系在赣南、闽西孕育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客家山歌.经在兴国跳觋活动中使用而成熟、定型,并在周边各地广为传唱.本文通过对各地采集的同类山歌的音调、结构分析比较研究,以扩大读者对兴国山歌更广泛深入的了解.
-
赣州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
-
作者:朱艳芳
期号:第15期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
描述:对赣州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对以赣南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客观景观设计资源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赣州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赣州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完善赣州城市景观设计。
-
广东省客家人群hGSTs基因多态性研究
-
作者:潘尚霞 杨杏芬 林忠宁 魏青 杨颖 黄俊明 凌文华
期号:第3期
来源:毒理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客家人
-
描述:目的 探索广东省客家地区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5种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并对环境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环境污染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关于倒影与“半月塘”及其客家围龙屋的审美思考
-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11期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 对称 倒影 色彩 组合
-
描述:本文通过对客家围龙屋门前的“半月塘”的分析,阐述了倒影在“半月塘”里的客家围龙屋丰富的自然色彩构成与空间色彩组合。其对称性在色彩中更具审美意义,亦更有趣味性,胜似一幅幅水墨烟染的风景画。
-
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
-
作者:汤克勤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逸史》 英雄儿女小说 文史意义
-
描述:《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