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9)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2)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9)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2)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8)
2013(1274)
2011(1279)
2010(1108)
2009(694)
2007(354)
2002(48)
2000(55)
1997(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6)
梅州日报(17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1)
赣州晚报(144)
客家(113)
歌海(22)
创作评谭(18)
食品与生活(11)
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中国广告学刊(1)
试论历史上潮客方言区域的分界
作者:吴榕青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区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分界  历史  三国时期  唐宋时期  潮汕方言  客家方言  分化  闽方言 
描述:李新魁先生认为潮语是从福建的闽方言分化出来的。开始分化的年代是战国至三国时期,第二个进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决定性阶段是唐宋时期,元代是潮汕方言最终形成的时期;他认为客家方言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的,其彻底分化的关键时期是北宋之末及元代初年。[第一段]
闽客方言与“脖子与下巴之间的部位”意义有关的本字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本字  部位  客家话  关系词  闽语  汉语  简称  同源 
描述:一、问题闽语与客家话是地理上相毗邻的两个方言,两者有一部分特有的关系词,可以找到早期汉语的源头,但不见于其他方言(参看严修鸿2001)。本文将讨论的“下巴以下脖子前面(以下简称‘脖子前’)”这个意义的说法,在闽客方言显然是同源的:[第一段]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侨乡  民国时期  大埔县  水客  研究成果  华侨史  分布地区  华南地区  地理环境 
描述:总体形象,而缺乏对各地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似乎整个侨乡是均质的。实际上各个侨乡因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区、潮汕地区与客家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要获得对侨乡社会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除进行乡村的个案研究外,别无他途。[第一段]
江西兴国数百旧祠堂发挥新功能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城市规划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功能  祠堂  江西兴国  兴国县  发挥  乡村学校  聚居地  客家人  文化建筑  新农村建设 
描述:兴国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遍布于乡村大大小小的祠堂有近千座。祠堂,是一个宗族文化建筑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以祭祀为主要功能的祠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功用,甚至出现了杂草丛生、残垣断壁的景象。兴国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梅州看山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客家人  山神  欣欣向荣  形象化  徐悲鸿  火车站  九歌  客家先民  水库 
描述:坐片刻,观飞瀑流云,听林壑松涛,透过竹林,可以看到石壁上有客家名人宋湘的题字:"灵镇山河"。这里的三山国王骑着老虎,昂着头,并排前行,形象独特。我觉得这更近于真实。屈原《九歌》里的山神,经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化,成为一个美丽的裸体少女,骑在虎背上,显得过于理想
浅谈竹板歌的传入、传承和发展
作者:胡希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民间曲艺  梅州市  梅江区  竹板歌 
描述:“竹板歌”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属于客家民间曲艺。梅州市的曲艺品种不多,竹板歌是主要曲种。竹板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广泛流行于全市,以兴宁、五华最盛,梅县、梅江区、大埔次之,这里,就竹板歌的源流及其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第一段]
岭南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珠江三角洲  古村落  文化内涵  个性特征  地方特色  山水画  古镇 
描述: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古镇和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建设也别出心栽,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第一段]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土楼文化融入教学
作者:江剑锷  期号:第3期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土楼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近年来,我校已成功地挖掘开发地方课程,让土楼文化走进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此为契机,笔者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土楼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教学。
《飞》协同教学设计
作者:王翠菱 周素琼  期号:第3期 来源:小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  教学设计  协同  儿童文学作品  1949年  成长背景  成长过程  冯辉岳 
描述:一、文本背景及内容分析 冯辉岳先生,1949年生于台湾桃园县龙潭乡,这是一个朴实的客家村庄。辉岳先生以他一贯的质朴,创作了不少温馨的儿童文学作品。《飞》这篇文章,从“我是只小小鸟”开始,接着以成长背景中的种种回忆,描写出一个男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飞翔”的渴望与期待。
龙岗舞龙的普及推广策略
作者:黄伟  期号:第8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舞龙是深圳市龙岗地区的主要民间活动之一,它不仅代表龙岗地区客家文化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寄托了龙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今,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和深圳特区一体化这两大方针政策。龙岗地区将在人文龙岗、生态龙岗、和谐龙岗等方面为建设龙岗家园做出具体的规划,并使龙岗旅游和本土文化、民间艺术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