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居》笔谈
-
作者:倪震 王人殷 尹鸿
期号:第6期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年人 高速公路 中国电影 终极关怀 客家山歌 生存状态 城市空间 电影主题 两代人 影片
-
描述:《安居》笔谈见微知著景中生情倪震《安居》是胡柄榴导演蛰伏多年之后,又现身银幕的一篇电影散文。韵味依旧深厚,平实之态尤甚。在商情汹涌的当下,更显出清心寡欲的艺术品性。关于《安居》的电影主题和人文关怀,精深的评论已经很多。此处只想就它的影像和景语,说上一...
-
客家文化研究与客家文化的产业化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研究 客家史 文化产业化 客家研究 人类学 文化认同 客家源流 文艺学 民俗学
-
描述:客家文化的系统研究如果自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算起,已有80余年,以历史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方法对客家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
-
从赣南客家婚礼亲迎仪式释赵太后“持其踵”何为
-
作者:盖翠杰 陈锦春
期号:第S1期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国策》 持其踵 赣南客家 亲迎礼俗
-
描述:《战国策·赵策》记载了赵太后送自己女儿燕后远嫁时的情景,其中"持其踵而为之泣"解说众多,莫衷一是。以刘向《说苑·修文篇》相较,并用赣南客家婚礼亲迎仪式印证,可知赵太后"持其踵"是她在女儿远嫁登车之前为自己女儿穿上新鞋的动作。
-
读《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化》
-
作者:曾伯炎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最近,我拜读了孙晓芬女士的新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之大喜.这本书是作者三年前出版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相通互补,堪称四川客家移民史的开山之作.
-
培田客家 九厅十八井
-
作者:陈日源
期号:第9期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田 客家 建筑群 明清时期 中原文化 自然环境 完美结合 古建筑布局 先祖 大夫
-
描述:培田坐落在福建省连城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下宣和乡境内。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三道绿色重峦逶迤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如三龙环抱,村外的五个山头,则似五虎踞护。清澈似玉的河源溪环绕着以九厅十八井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别致的山水地形及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布局,让游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美丽庄园。
-
试论客家舞蹈进入闽西北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可行性
-
作者:林荣珍
期号:第6期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舞蹈 闽西北 舞蹈艺术教育
-
描述:本文立足于闽西北地区普通高校的非专业舞蹈艺术教育,通过对客家舞蹈的特点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客家舞蹈进入闽西北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目光关注闽西北地区的舞蹈艺术,关注该地区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并为本校课程与教材的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
叶剑英和他的母亲陈秀云
-
作者:范硕
期号:第6期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母亲 孙中山 客家妇女 广州起义 梅县 国共合作 救国救民 辛亥革命 粮食生产
-
描述: 在叶剑英元帅的卧室里,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幅母亲的遗照。照片两旁,是元帅为母亲写的挽联: “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 为人民的儿子而欢心。” 一部无字的“教科书”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1873年出生,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教乡田背村。父亲陈玉华、母亲范氏,世代务农的客家人。秀云为长女,没有读
-
师爱改变了她
-
作者:石琴
期号:第23期
来源:贵州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 自信心 老师 学习委员 二年级 家长 女学生 同学 著名教育家
-
描述:,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这里,我谈谈本人收留并转化后进生的一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留下后进生开学了,按照跟班制及包班制
-
客家人的经验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文艺产业化的启示
-
作者:柳兰
期号:第1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 风乐 Pung’Ak
-
描述:朝鲜族民间文艺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可是朝鲜族“风乐(Pung’Ak)”等传统文和艺长期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复杂和自身传承手法的单一性,带来了诸多缺陷。但瑕不掩玉,富有民间智慧、民族精神的“风乐”,其自身潜在力量无穷,其价值不可替代也不可掩饰,其保护和传承问题不容忽视、迫在眉睫。
-
佳缘绝配 玲珑剔透:清初白玉灵芝如意赏析
-
作者:吴丽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芝 清初 旧石器时代 玉石 玉器 白玉 文化进程 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 精神寄托
-
描述: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玉石从最初的装饰品慢慢演化成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几千年来,玉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玉的神化和灵物的概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上页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