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为人女”到“为人妻”——传统村落视野下培田入嫁女性的角
-
作者:张燕清
期号:第12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培田 传统客家村落 女性 婚嫁习俗
-
描述:"女性如何实现从"为人女"到"为人妻"的角色转换,逐渐融入当地村落生活,力图从中透视村落文化理念和风俗习惯等无形因素在女性实现角色入位过程中的作用。
-
走进上犹看门匾
-
作者:少燕 王琳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张九龄 迁徙 上犹县 生态良好 绘画艺术 为人处世 唐玄宗 高风亮节
-
描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有一个人口30万县——上犹县,它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置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客家摇篮赣州市属的纯客家县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客家门匾",就是这里的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门匾源自汉
-
浅谈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
-
作者:林惠恩
期号:第11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遗 民间舞蹈 保护
-
描述:传统文化的美好回忆,也给新新城市增添了一些古老的韵味。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往是被忽视的,也许是因为新时代的人们早已习惯了高科技时代的新生活,渐忘了先辈们所创造的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口耳相传
-
客家人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
作者:夏春涛
期号:第5期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洪秀全 拜上帝会 冯云山 农民运动 太平军 广西 上帝教 土地兼并 土地问题
-
描述:汉民在历史上向南方迁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民系,有着自己固定的方言和生活习俗。客家人的南迁主要由于战乱
-
中国南方客家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多态性研究
-
作者:潘尚霞 杨杏芬 林忠宁 杨翼龙 赵敏 许广宁 黄俊明 魏青 凌文华
期号:第5期
来源:卫生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 基因多态性 客家人
-
描述:*A/*B、GSTA1*B/*B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7·1%、21·7%和1·2%,三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定律。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
-
赣南客家灯彩艺术浅析
-
作者:黄晓芸 黄文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灯彩 舞蹈特征 美学特色
-
描述: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
-
客家民间美术的地域之养与民俗文化内涵
-
作者:罗奋涛
期号:第17期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美术 地域 民俗文化
-
描述:客家民间美术根植于客家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客家民间美术融入了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它以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作为的创作基础,而客家民俗活动又以客家民间美术为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融汇交织。
-
族群性别文化与讲述活动:以花莲客家族群讲述人为例
-
作者:刘惠萍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莲客家 民间文学 讲述人 讲述活动 族群性别文化
-
描述:传来源与讲述机会。而相较于男性,客家妇女因须肩负家务劳动与生产劳动的双重责任,不但限缩了女性的生活空间与生存场域,并限制了女性讲述人的讲述活动;另一方面则可能又与在客家族群中,"讲古"的行为容易让人
-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地域特色
-
作者:温珍琴 刘善权
期号:第9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歇后语 方言 文化
-
描述: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短语。客家歇后语数量多,内容丰富,大部分客家歇后语是与本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具有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客家歇后语有农业特色;体现客家方言特点;反映客家的饮食文化;映射客家风俗文化;看出客家人的性格特征。
-
群和:客家族群审美观念的恒常主题:以闽西客家为例
-
作者:耿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民俗生活 审美观念 群和
-
描述:客家族群的文化质态丰富多样,无论是聚族而居,还是歌舞传情,无论是衣着服饰,还是馔膳浆酒,无不折射出这个群体独特的审美观念。群和作为客家审美观念的恒常主题,千百年来始终有力地承托着客家族群的团结和拓展,编织着客家人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诠释着客家文化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堪称客家审美观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