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地下”流民社会与客家形成初探:兼谈客家形成过程中的“
-
作者:崔振俭 戴吉强
期号:第2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朝 “地下”流民社会 客家形成
-
描述: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
建设新型客家生育文化
-
作者:福建省龙岩市人口计生委
期号:第9期
来源: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育文化 客家 文化工作者 主体作用 文化建设 文化历史
-
描述: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渊深,其内涵非常丰富。
-
明清柳州“城—郭”民族空间的分布与演化
-
作者:何丽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空间 城 郭 马平县
-
描述:主体、各民族融合的社会结构,其中广东客家移民因具有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适应了清初马平县的民族对立,推进了移民与土著的文化融合,其客家民居反映了清中叶以来客家人为主的外来移民与土著民族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印记。
-
近代客家乡村地方精英的结构与素质探析:以毛泽东“赣南农村调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地方精英
-
描述:会时期有所下降,但拥有知识资源的文化精英仍是赣南客家地区社会精英的主体。近代乡村精英素质的"劣化",与精英个体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素养无关或者说没有直接的内在关系,这一群体的变化,主要是源于清末持续于民国的政治、文化上的制度性变迁。
-
论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生活
-
作者:冯君 韩小林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粤东客家地区 自然灾害 社会生活
-
描述:粤东客家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南朝“地下”流民社会与客家形成初探
-
作者:崔振俭 戴吉强
期号:第2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朝 “地下”流民社会 客家形成
-
描述: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
浅谈客家商帮的儒学情怀
-
作者:李家鹏
期号:第10期
来源:金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儒学影响 现实影响
-
描述: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我们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旧书摊上中被束缚.最重要的是,在各种不良思潮泛滥和冲击的下,我们必须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
从本土走向全球的客家文化策略
-
作者:陆启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文化史
-
描述:文化,可从这样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人化,二是化人。人化,就是客体所承载的主体意义,主要是指人对非人因素的影响。化人,就是现时文化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
体育博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体育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铁 新竹 客家文化 客家传统 客家风情 环境特色 中国台湾 动态平衡 简洁有力 现代科技
-
描述:计是以椭圆形的车站主体,撷取客家传统"围笼屋"的元素,反应客家文化及自然环境特色,简洁有力的造型,深具动态平衡美感,传达高铁现代科技意向,与新竹"科学城"相互呼应……
-
迈向公广集团:数位时代我国特定族群专属电视频道之法制研议
-
作者:陈彦龙 刘幼璃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华传播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 客家电视 原住民电视 数位电视
-
描述:原住民电视纳入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并由其主导营运,是未来发展的最适模式。文末提出四点政策建议,包括全国涵盖率、提供营运资金、合乎法律规定、维护族群主体性,以作?未来修法的主要依据。
上页
1
2
3
...
6
7
8
...
11
12
13
下页